荆州洪湖着力破解未能外出务工就业难题 贫困群众目前市内就业6434人

稳就业的当务之急是保居民就业,而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就业,无疑是脱贫攻坚战中必须坚持的问题导向和必须落实的重要工作。洪湖市委、市政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针对今年有的贫困户外出务工十分困难的情况,积极挖掘就近就地就业的各种资源和潜力,有效解决贫困群众市内就业6434人,在拓宽贫困群众就业渠道的同时,确保能够稳定增收。该市的主要做法在于:

及时收集提供岗位信息,鼓励贫困群众按需就业

洪湖市通过在“湖北公共招聘网”、“荆州能人返乡”、荆州网络直播招聘平台、洪湖市融媒体中心等云网络举办线上招聘活动,进一步为企业与贫困劳动力搭建对接平台。今年以来,已累计举办招聘活动29场。精准收集市内140多家有用工需求的用工单位提供就业岗位需求信息8650个,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岗位招聘信息,发送至各乡镇政府及各驻村工作队开展岗位推荐。开展有就业意愿未就业人员的电话岗位推荐。根据市扶贫办提供的有就业意愿未就业人员信息,通过电话了解贫困劳动力岗位需求,做到向每个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推荐岗位3次。截止目前,全市通过以上方式推荐岗位信息达成就业意向的贫困劳动力707人。

为解决通过市场渠道确实难以就业的人员需求,同时开发1000个以上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就业,标准由原来的400元/月提高到800元/月。截止目前,全市原有贫困劳动力公益性岗位在岗人员631人,本次新增一年期限贫困劳动力公益性岗位842人,新增贫困劳动力临时公益性岗位581人,并通过光伏公益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363人。

新设立农产品加工车间,吸纳贫困群众就地就业

全市各乡镇实行“四个全覆盖”,设立农产品加工车间,即每个发展产业的行政村都有村“两委”班子成员领办的合作社、每个贫困村至少有一个农产品加工车间或基地、每个行政村至少对接一个龙头企业、每个村“两委”班子成员领办的合作社要将发展产业贫困户纳入为社员。据统计,全市通过创办224个村级合作社、76个农产品加工车间、56个扶贫基地,对接龙头企业60家,有5100名贫困群众成为合作社社员,914名贫困群众进车间、进基地,实现了就地就业。今年,燕窝镇九簰洲宏新雨合作社吸纳26名贫困群众进社务工,峰口镇土京口农产品加工车间吸纳57名贫困群众家门口务工。在九簰洲宏新雨合作社务工的孙连喜高兴地说:“在农产品加工车间上班,离家近、能顾家,每月赚3300元,真是太好了!”

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类市场经营主体,在上岸渔民相对集聚地分别建设地笼加工和服装加工车间,为易地扶贫搬迁的上岸渔民就地就近提供就业岗位150个。截止目前,地笼加工和服装加工先后共吸纳90名上岸渔民就地就业。

针对市场需求开展培训,增强贫困群众就业能力

根据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需要和技能需求,积极引入培训机构联合办学,新开设中式面点、西式糕点、美容美甲、养老护理、茶艺、场内机动车驾驶(叉车)、铝膜安装工等实用培训专业。采取就地就近培训、集中培训等方式,有针对性的分类施策,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定岗培训。通过进一步提高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技能,促进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增收。去年以来,全市共举办场内机动车驾驶、汽车驾驶、月嫂、旅游服务管理、烹饪等技能培训班45期,累计培训贫困劳动力533人。达到了有培训意愿人员应培尽培,实现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人。

同时注重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带动贫困群众积极就业。今年5月8日,第一期60名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正式开班,学员来自全市68个贫困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养植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等。培训课程采取理论教学和实地观摩方式,聘请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农业大学、长江大学资深教授为学员授业解惑,在乡镇选取创业示范点组织学员进行实地观摩、交流经验。通过不断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帮助其提升创业致富能力和水平,今年有望带动一批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

(记者 江峡 通讯员 王芬  崔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