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产业,抓就业 ——洪湖市脱贫攻坚靶向施策

2020年是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收官之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如何确保剩余贫困人口能脱贫,已脱贫人口不返贫是洪湖市面临的“大考”。

没有退路,必须背水一战。多重压力下,洪湖市怎样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今年以来,洪湖市以产业扶贫为抓手,多措并举打好岗位组合拳,多渠寻源按好就业快车键,让贫困群众又快又稳就业,实现稳定增收。

多方联动 打好岗位组合拳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今年以来,洪湖市坚持将就业扶贫作为贫困户增收、脱贫攻坚收官的关键指标和重要推力。

收集岗位信息,推荐贫困群众按需就业。今年,洪湖市通过收集市内就业岗位信息,拓展市外就业渠道,深入了解贫困群众岗位需求,“按需”推荐工作岗位,为707名贫困群众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促进贫困群众求职就业。疫情期间,洪湖市积极为企业与贫困群众搭建对接平台,线上线下同时发力。截至目前,共累计举办29场招聘活动,为51000名贫困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

为贫困群众提供多样化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2019年至今年4月底,洪湖市共举办场内机动车驾驶、汽车驾驶、月嫂、旅游服务管理、烹饪等技能培训班45期,累计培训人数达533人。实现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人”的目标。

“乡村车间”家门口促就业

贫困群众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体,要想“脱贫摘帽”,“输血”必须变“造血”。产业扶贫一直则是增强贫困集体造血功能的最佳途径。

为解决农村留守人员务工与务农、钱袋与后代兼顾的问题,洪湖市各乡镇都设立有扶贫式农产品加工车间载体,实行“四个全覆盖”,即每个发展产业的行政村都有村“两委”班子成员领办的合作社、每个贫困村至少有一个扶贫农产品加工车间或基地、每个行政村至少对接一个龙头企业、每个村“两委”班子成员领办的合作社要将发展产业贫困户纳入为社员。

据统计,截至目前,洪湖市创办村级合作社224个、扶贫农产品加工车间76个、扶贫基地56个,对接龙头企业60个,5100名贫困群众入合作社,914名贫困群众进车间、进基地,实现了就地就业。

政策兜底 扶贫不落一人

收官之年,剩余贫困人口成为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必须如期啃掉的“硬骨头”。今年以来,洪湖市围绕做好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统筹活用补贴政策,增设公益性岗位,对难就业贫困群众实行兜底保障。

出台优惠性奖励政策,动员贫困群众市场就业。2019年以来,洪湖市通过制定和落实各项就业扶贫优惠政策,扩大扶贫车间容纳劳动力数量,鼓励企业主动吸纳贫困劳动力就地就业,激活了一大批“造血干细胞”。

增加公益性安置岗位,确保扶贫政策全覆盖。疫情期间,为帮助特困人群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洪湖全市范围内临时增设了798个临时公益性岗位。疫情防控常态化后,为解决通过市场渠道确实难以就业的人员需求,设立了千余个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就业,标准由原来的400元/月提高到800元/月。近期,为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少数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难问题,洪湖市拟定向开发130个公益性岗位,着力解决易迁贫困劳动力中年纪偏大、弱劳动力就业难的问题,力求尽快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截至记者发稿时,洪湖市贫困群众就业率已达到98.4%。这是一个催人奋进的数字,距离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只有“一步之遥”。有理由相信,下一步,洪湖市会给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案。

(作者:记者张致远 通讯员 王芬 崔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