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则有味道的新闻……

由东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所用材料为树皮、麻头、敝布及鱼网等,经过挫、捣、炒、烘等工艺制成。


而在陕西一个供奉蔡伦的村子,却做出了一种“有味道”的“宣纸”。


图为一张真正意义上的传统、手工、二帘水的“超三丈三”宣纸。韩苏原 摄

图为工人正在晾晒“有味道”的“宣纸”。张远 摄


圆滚滚的大熊猫一直是大家的心头肉,憨态可掬萌出一脸血,在全世界收获了无数粉丝。

 


其实大熊猫不仅有颜值,还有“内涵”。


图为大熊猫的粪便。张远 摄


在这个村子,大熊猫“生产”出来的便便被做成了“宣纸”,不仅不臭,闻上去还有股淡淡的竹子清香。


图为刘晓东介绍“熊猫纸”。张远 摄


“熊猫纸”的发明人刘晓东说:“大熊猫是国宝,古法造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两者结合,变粪为宝”。


图为起良村内的古法造纸。张远 摄


71岁的刘晓东是陕西省周至县起良村人,这个位于秦岭北麓脚下的村子从汉代起就是造纸重镇,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相传由于村里人人都从事造纸,无人种田,因此村名改为“弃粮村”,根据谐音更名“起良村”。

 

图为刘晓东与工作人员分拣熊猫粪便。张远 摄


退休后,刘晓东成为当地起良蔡侯纸博物馆的馆长,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古法造纸的保护和传承。


201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突发奇想,大熊猫的粪便内含有大量竹纤维,能否用大熊猫粪便制作纸?

 

图为工作人员蒸煮大熊猫的粪便。张远 摄


于是刘晓东前往秦岭大熊猫繁育基地,运来了大熊猫粪便,开始“熊猫纸”的研发。两年后,一张真正意义上的“熊猫纸”被制作出来。


图为工作人员展示“熊猫纸”捞纸。张远 摄


“熊猫纸”的制作采用古法技艺,制作过程颇为繁琐,分为粪便分拣、淘洗、生石灰搅拌、浸泡、蒸煮、二次淘洗、打浆、混入楮皮纸浆、捞纸、晾晒等步骤。


图为工作人员晾晒“熊猫纸”。张远 摄


由于是纯手工古法制作,“熊猫纸”的生产周期长达一个月。此外,大熊猫的粪便只能用秋冬两季的,因为这两季大熊猫吃的是老竹子,粪便的纤维比较粗。这样制作出的“熊猫纸”纸质柔韧细腻,具有竹质纸的特点和楮皮纸的优点。

 

图为“熊猫纸”纸浆。张远 摄


虽说“滚滚”能吃能拉,但毕竟数量稀少。受限于原料“供应”,起良村“熊猫纸”的产量一直较低,50厘米斗方的“熊猫纸”年产不到一万张,所以它的价格比普通宣纸贵上许多,但依旧挡不住熊猫迷对它的喜爱。


图为刘晓东微信对话截图。 


甚至有人为了求购“熊猫纸”,频繁“骚扰”刘晓东,近乎“哀求”。


2017年,台湾艺人郑智化在微博@起良蔡侯纸博物馆,求购蔡侯纸。多名粉丝也在微博上@该博物馆,喊话“郑智化喊你买纸”。


随后刘晓东将蔡侯纸邮寄给了郑智化,并附赠“熊猫纸”。



不少网友在表扬郑智化书法的同时,纷纷留言:味道一定不错!



如今,随着“熊猫纸”声名鹊起,刘晓东接到许多从北京、江苏、上海等地打来求购“熊猫纸”的电话。而众多网友也在微博上询问购买方式并打趣,多家文化公司也对“熊猫纸”产生浓厚兴趣。



这让刘晓东对古法造纸的传播和传承有了很大信心。刘晓东认为,“熊猫纸”既是创新又是传承,这一切都是为了把起良村古法造纸技艺传承下去,让越来越多的人接触、了解古法造纸。


下一步,他们还将开发如限量版礼品和纪念品等各种纸类衍生品,让这种古老技艺“焕发新生”。


在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王智看来,传统技艺的传承也需要不断尝试、创新,但必须立足于传承。“熊猫纸”遵循了传统造纸技艺,在原材料的选用上进行新的尝试,并让更多人关注、了解传统造纸技艺,其核心还是为了将古法造纸技艺传承下去。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