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别称何以多达20多个?端午节是如何演变为纪念屈原的?屈原不姓屈,那姓什么?端午节前,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解读熟悉却并不了解的端午节。
端午节最初并未纪念屈原
在中国传统节日中,端午节的别称最多,有20余个,如夏节、天中节、龙舟节、五蛋节、解粽节、女儿节、诗人节等。
“端午节超强的复合性,是因其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宜昌市屈原学会会长、宜昌博物馆副馆长李孝配对端午节的来历和流变进行研究后指出,端午节并非源自屈原,而是起源于农业民族对时令的认识。他认为,有文字可考的端午始源应是远古的夏至节,食粽、竞渡等端午习俗也多源自夏至习俗。
在这个节日演变过程中,不同区域出现了纪念介子推、伍子胥、屈原等。李孝配称,时令之节与纪念当地历史人物相结合,丰富节日的人文内涵,这本是节日风俗的常见现象。然而,无论是有功不禄的介子推,还是忠而冤死的伍子胥,都不能与追求真理、宁死不屈并留下辉煌巨著的爱国诗人屈原相比。在后来的交流、融合中,端午节逐渐演变为纪念屈原一人,并逐渐传至东南亚各国。
(图)明代李公麟款《九歌图》
屈原留下的文化瑰宝也深深影响了后世,湖北省博物馆馆藏明代李公麟款《九歌图》,以白描绘屈原《九歌》中的云中君、河伯、山鬼、东君等,人物传神,笔法精炼。《九歌图》为托名之作,可见画家对原作者的敬意。
屈原姓芈不姓屈
汉代王逸在为《离骚》作序中提到,屈原“与楚同姓”。那为何楚怀王却叫熊槐,而电视剧《芈月传》的楚国公主又姓芈,楚人的姓名让人有些看不懂。
原来,姓氏起源可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制度时期,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姓产生后,世代相传,比较稳定,而氏则随着封邑、官职的改变而改变。秦汉以来,姓氏合为一体。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介绍,楚国王室以芈为姓,楚国国君为熊氏,屈氏与景氏、昭氏都是王族后裔。屈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与楚王同是芈姓。因而,屈原姓名的完整表述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此外,先秦时期,女子称姓,男子称氏,因而楚怀王称熊槐,不称芈槐,嫁到秦国的楚国公主则称芈八子。
“楚屈子赤角”青铜簠
“楚屈子赤角”青铜簠铭文
湖北省博物馆馆藏一件“楚屈子赤角”青铜簠,1976年出土于随州,释读铭文可知,这是楚国贵族屈子赤角为其次女出嫁所作的陪嫁品。方勤称,这件春秋中期的器物,是目前罕见的屈氏家族铭文铜器,对研究古人的姓氏文化有重要意义。
古人防疫如何做
端午节送祝福,为何都说“端午安康”?
这从端午节的别称中可窥一斑,艾节、菖蒲节、草药节、浴兰节等别称均与“祛病防疫”有关。李孝配称,流传至今的端午习俗,如挂艾叶菖蒲、饮雄黄酒、佩香囊等,也都与驱毒辟邪有关。
云梦睡虎地秦简(图片均由湖北省博物馆提供)
古人对防疫的重视,在出土文物中也有体现。湖北省博物馆就有一件文物,表明2000多年前古人应对疫情时已有相关法律规定。曾亮相央视《国家宝藏》栏目的云梦睡虎地秦简,是战国到秦始皇时期关于秦的法律、文书、医学、行政等记录,其中,《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记载了当时人们面对麻风病这种传染病的应对方法。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称,研读简文可知,当时防控疫情主要分为三大步骤:第一步,发现疑似病例后,告知官府;第二步,确认;第三步,进行隔离。这种处理方法在当时具有法律效力,其目的就是防止传染,以拯救更多的人,显示了古人应对疫情的智慧。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