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县狮子口镇来历竟与吕洞宾有关...

狮子口镇位于公安县境西的松西河畔,东北与南平镇、斑竹垱镇隔河相望,西南与松滋市纸厂河镇接壤。狮子口的地名,相传来自一对石狮子。明朝崇祯年间,公安县的县城设在花大堰祝家岗,也就是现在的斑竹垱镇。县城西郊的陈家湖畔有个张家庄,它的东北面,汴河、祝家河在此汇流,两股急流对冲成深潭。潭边有处虞万寺,寺前有一对威风凛凛的石狮子守门。

1870年,松滋黄家铺江堤溃决,大水冲毁了张家庄,虞万寺前的石狮子坠入深潭。溃决的江水一发便不可收拾,竟冲出了又一条大河,这河后来名为松西河。

这样,汴河、祝家河冲出的深潭处,就汇集了3条河流。大水多年后,清光绪年间兴起大垦荒,三河交汇处人来船往兴起了集市,因当年那对石狮是从这里入水的,集市因而名为狮子口。

狮子口的来历还有另外一说,这一说牵扯出“八仙”之一的吕洞宾。

△吕洞宾画像

相传,张家庄河湖环绕,杨柳依依,荷花映日,风景煞是秀丽;虞万古寺香火鼎盛,湖光宝刹,游人如织,渐渐地成了繁华去处。

有一年开春,一个披头散发、身着道袍,浑身污垢、胡言乱语的道人来到张家庄。道人手持大黄钵,东家讨、西舍乞,肚肠似壑,总是吃不饱,连连喊”饿”。日子一长,人们就懒得理会他了,道人渐渐乞讨无着。

虞万寺旁有一人家,家中大嫂乐善好施,见道人如此窘境,每天做饭时就多加一升米,以备道人来食。

那道人的“饭坎”有了着落,便毫不客气地敞开肚皮一日三餐,连一句向施主道谢的话都没有。

街坊取笑大嫂:莫不是你前世欠道人的人情,现世变着法儿来讨还。

听此言大嫂也就笑笑,说:“我们省吃俭用一点就行了。不然,那道人饿死在张家庄,大家的面子都过不去。”

眼看着到了盛夏。这一天烈焰当空,连鸡狗都热得不敢出门,那道人却不知是从何处钻出来到大嫂门前讨饭食。

大嫂忙去端饭食,道人却拦住她说:“谢大嫂多日给我饭食,我却无以为报。”

说完,深深地作了一揖,全没往日那种大大咧咧的模样。

大嫂正在诧异,那道人又说:“此地大难将至,若虞万寺前石狮子口中流血,你们当速速远避,不得在此停留!”

听罢此话,大嫂以为道人癫了发狂语,正想问个清楚仔细,只见道人丢掉手中的黄钵飘然而去,转眼就不见了踪影。

这下可难为了太嫂:如果信道人的吧, 怕他胡言;不信道人的吧,看他神情端肃,又不像说的是疯话。

纠结中她转念一想,管它三七二十一,谨慎不亏人,于是开始十分留心石狮子口的细微变化。

大嫂的邻居中有一屠夫,每日凌晨屠宰,早上卖肉。 这几天,他见大嫂打开门后总是望着虞万寺门前的石狮子发呆,不觉好生奇怪,连连追问她中了什么邪?

大嫂经不住屠夫的盘诘,只得说出了那道人讲的话。屠夫一听,大笑不止,只说是大嫂中了疯癫道人的蛊,搞得半疯半邪了。

那屠夫花花肠子多,便想作弄大嫂一番。次日宰猪时,他盛上一碗鲜猪血,把猪血抹在虞万寺石狮子口中,等着看大嫂笑话。

大嫂早上打开屋门照例望石狮子,只见石狮口中鲜血淋漓,就呼天抢地唤来左邻右舍说明原委,劝大家一同避难。

屠夫和乡亲们只道她真的中了邪,没有人相信她的话。大嫂无奈,  只得带着自家的孩子,一步一回头,抹着眼泪离开狮子口到娘家逃难。

当日白天晴空万里,平安无事。

但到了午夜突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暴雨如注。凌晨时分,西北方向传来隆隆响声,不一会儿,近二丈高的水头排山倒海倾泻而下。

瞬间,张家庄、虞万寺没于水中。

大水过后,人们开始称这里为“狮子口”。

为记住这次洪水凶险,也为记住那位善良实诚的大嫂。

据传说,那道人就是吕洞宾,他得道成仙后时常留足于公安一带。他本是永平县人,东晋初年随难民流落公安西部。

也许吕洞宾胸怀善良,才会预测到有难,化作道人点化乡亲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