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同玉今年69岁,中共党员,荆州区马山镇安碑村人,1969年在四川省当兵,1975年退役回到家乡。
“6年的军旅生涯锻炼了我不怕吃苦、自立自强的品格。”每每回想起来,他说这是从军经历带给他最宝贵的东西。
王同玉家中有5口人,母亲近百岁高龄,已无劳动能力,自己又患有中风,妻子得了糖尿病,还得抚养孙女上学,多种原因导致家庭贫困。
2014年村委对其建档立卡,纳入到贫困户之中。人穷志不穷,退伍不褪色。王同玉杜绝了“等靠要”思想,在政府各项扶贫政策及工作队的帮助、支持下,经过自身勤劳奋斗,一家人于2016年实现脱贫,现在生活过得日益红火。
勤奋促脱贫 奋斗获先进
“扶上马,搭把手,送一程。”扶贫先扶志,脱贫关键还得靠自己。几年前,王同玉家经济困难,收入来源主要靠女儿做月嫂以及自家那数十亩农田。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王同玉深知“富口袋”的同时更要“富脑袋”,虽然年纪大、身体欠佳,但听讲座、学技术他一项不漏,会创新、敢尝试的冲劲一点儿也不比年轻人差。
他合理规划了自家土地,在土地肥沃的地方进行优质特色稻谷种植;在自家鱼塘当中进行鱼苗养殖;通过科学规划,种植了苗木、脐橙、枇杷等果树,自此改变了以往靠天吃饭的困境。
去年,他家樟树卖了1万元,桂花树卖了2万元,鱼苗卖了6千元;今年,销售樟树收入达7千元,销售鱼苗收入达3千元,女儿在上海做月嫂每月收入有7千多元。孙女目前在武汉读大二,专职学习西餐技术,预计明年就业后就会有稳定的收入。谈起这些,王同玉笑眯了眼,相信日子会越来越好。
王同玉在脱贫路上勤奋努力,艰苦奋斗是有目共睹的。2019年他被荆州区委、区政府评为“自强脱贫户”,是安碑村当之无愧的脱贫典型。
脱贫感党恩 致富奔小康
“吃水不忘挖井人,脱贫不忘党的恩。”王同玉说,党的扶贫政策让他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也是这些好政策给予了他们脱贫希望。
近年来,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委会扎实开展扶贫工作,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安碑村旧貌换新颜。
“水泥”路代替了“水、泥”路,产业发展起来了,路灯亮起来了,贫困户全部达到了“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省级贫困村安碑村于2019年实现了整村脱贫出列。
作为一名老军人、老党员,王同玉表示,他会坚定地“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通过自身努力,带动更多的人脱贫致富,共奔小康生活。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