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必不可少。然而,这个“硬骨头”并不好啃,首先面临的问题,是“拆违”。
由于长期无人管理,建成、居住并使用多年的老旧小区,变成了乱搭乱建的重灾区,成为了改造工作中的“拦路虎”。
都说拆违“天下第一难”,荆州市沙市区,用短短5个月的时间,拆违5431处,拆违面积11.4775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为改造施工进场提供了场地保证。
沙市区是如何做到全力拆违,助力老旧小区改造的?带着疑问,记者进行了探访。
拆除一堵“墙”
沙市区共青路西片区,主要为压延、钢厂、农具、灯具、水泥、保险等多个单位的职工宿舍楼,至今仍维持着没有物业、没有业委会,没有基础公共设施的“三无状态”。由于建成年代久远,这里的房屋存在形式多种多样,也比较分散。每一栋宿舍楼都有违章建筑,道路拥挤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此前,工作人员多次动员拆除,均未取得实质进展。
“家里空间小,东西太多放不下。”“那么多人都盖了,我盖一个也不成问题吧?”“别人拆了再说吧!”……从居民的态度中,能感受到空间的狭窄和基础设施的落后给生活带来不便的无奈,一些居民“等等看”的侥幸心理,也形成了拆违工作的阻力。
“今年政府整治力度大,效果也好。周边环境不断改善,违建拆除之后道路拓宽、街面整洁,我觉得拆掉自己的棚子,不仅应该,也值得!”家住农具宿舍楼的汪力胜,在听到自己房子被划入拆违范围时,一开始难以接受。后来,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动员下,从最初的不理解变成了全力支持——不仅同意拆除自家的违建,还主动加入到拆违宣传工作中来,动员所在楼栋与其他楼栋的违建户响应拆违政策。
“拆违之难,难在拆除老百姓的这堵‘心墙’。”立新街道荆沙河社区书记王倩说,但只要讲好“遵法守法”这个理,算清“大家小家”这笔账,相信群众会理解,甚至会支持。
“遵法守法”是底线,无论什么事情,无论什么理由,违法的事谁也不能干,谁过了这条线,法律都要管。“大家小家”要算清,小区内的违建,本身就是不当得利,是对公共资源的侵害,舍弃这些利益不仅让自己遵了法守了法,还有利于创建文明城市,有利于小区居民居住生活得更好。
与此同时,街道、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入户走访、现场调研,对片区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摸排梳理,具体体现为基础设施老旧、绿化缺失、居民出行不方便、自行车存放不安全、路面坑洼不平整等。
根据摸排结果,立新街道城管科积极协调各级部门,广泛听取民意,做出初步规划,计划还原公共空间后,拟建设自行车棚,统一绿化,加装居民休闲桌椅和健身器材,进行路面修缮等,提升居民生活空间质量。
磨刀不误砍柴工。“心墙”拆除了,后面的事情就容易了。72户违建从张贴告知书到全部拆除,只用了一周时间。拆违工作跑出“加速度”,约3500平方米公共空间回归周边居民。
捧出一颗心
拆除的是违建,温暖的是人心。
沙市区相关单位和部门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对困难群众,不仅帮其拆除违建房,更是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帮助他们解决难题。这种“和谐拆违”方式,有效节约了拆违工作成本,化解了工作矛盾,有力地保障了拆违工作的顺利实施。
家住解放街道太岳路社区的伍贤坤,和妻子的身体都不太好,其子伍良付不仅患有精神残疾,还得了尿毒症,需要定期做透析。一家三口一直挤在一间40多平米的违建小房里,日子过得十分艰难,但他们咬牙不说,担心给别人添麻烦。
为了化解居民心结,社区主动上门服务。2018年底,太岳路社区正式成立,随后社区工作人员挨家入户登记,发现伍良付不仅符合低保政策,还符合大病救助条件政策,便主动帮其向民政局申请救助帮扶。此后,逢年过节,社区还会和共建单位一同到伍贤坤家中进行看望。
社区的日常关怀,伍贤坤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沙市区老旧小区改造前期拆违工作中,他成为太岳路社区自拆违建的第一人。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伍贤坤将自己的违建房拆除,为街坊邻居做榜样,也为社区自拆工作打开了突破口。伍贤坤说:“街道和社区平常都很照顾我们,我们也愿意为大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环境要整治,居民的实际困难更要考虑。家住崇文街道公园社区的邹池龙,一家4口3代人共同挤在总面积不足50平米的房子里,一旦拆除违建(厕所和厨房),就会导致住房困难。公园社区在核实情况后便立刻帮其申请了公租房。
立新街道荆沙河社区有户特殊的家庭,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独自带着孙子生活在一处违章建筑内。据社区工作人员邹峰介绍,老人一直是社区的帮扶对象,拆违之后,老人将成为无房户。
为帮老人找到价廉便利的合适住所,邹峰发动身边同事、朋友共同寻找,终于在拆违前一周帮助老人找到了房子并联合同事帮忙搬家,直至安顿好老人一家才离开。
“拆除违章建筑是必须的,但决不能因为拆违,让违建户的生活造成困扰。”邹峰说。
量好一把尺
今年,沙市区拆违在“严”上立规矩,严格执行“违法建筑应拆尽拆,违法建筑自拆帮拆强拆相结合,零补偿,有异议的违法建筑由业主举证”三原则,一把尺子,无论单位与个人违法建筑一律予以拆除,为施工改造创造条件。
位于胜利街道长港路沿街的某面馆,违章搭建“前挺后突”,临街是店面延伸违建,后门是房屋主体“背包”,而且刚刚进行过装修,但因疫情期间无法营业,生意颇受影响,又接连要拆违,牵涉到店主与房东的利益矛盾冲突,历史原因、善后处理等问题错综复杂,成为胜利街道王板桥社区拆违对象中的“疑难杂症”。
通过社区书记、网格员、志愿者、城管队员不断地思想“攻势”和真心付出,面馆老板逐渐意识到,违法建筑不但存在安全隐患,也影响社会公平,侵蚀城市公共资源,制约城市化建设发展。从拒绝到接受,从被动到主动,从误解到理解,他对拆违的态度也因此发生了根本转变。目前,该处违章已拆除。
沙市区胜利街道东苑社区的小区住户多为原沙棉职工,由于住房面积比较小,一些居民就把门口的区域搭建成了房间或是厨房,今年要进行小区改建,首先进行的就是拆违,为此社区下了不少工夫与居民沟通。
“当初由于单位分房时不含厨房、厕所,我们居民只能通过自搭自建满足生活所需,因此房屋违章情况较为普遍。”社区居民王丽萍说,起初社区工作人员来说要拆违,她有一些情绪,但经过劝导,她还是欣然接受。
“拆违中,居民们最在乎的其实就是公平。拆谁的,不拆谁的,拆多拆少,都会激化矛盾,所以不能搞特殊化。”王丽萍说,拆违其实也是一件好事情,虽然家里的空间变小了,但是户外活动的空间却变大了。
“小区拆违并不是要损害老百姓的利益,而是要腾出违法建筑占用的空间,进行二次规划设计,使之回归社区、惠及百姓。”沙市区老旧小区改造指挥部负责人说,老旧小区整治效果如何,关键看群众支持不支持、参与不参与、满意不满意。要坚持自下而上的工作方式,深入了解把握群众的意见和诉求,公开政策,帮群众算好账,让群众真正参与进来,全力打造样板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群众满意工程。
按照沙市区统一部署,各个老旧小区每天拆违的数量、面积,必须在24小时之内上报该指挥部,指挥部组织专班人员按照汇总表,实施即拆、即报、即核、即验,到每一个拆违现场一个点位挨着一个点位地核实。
“拆违是我们进行老旧小区改造的第一步,之后还会像泰岳新村小区一样,开展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改造、房屋本体改造、安防改造和适老(残)化改造等工作。”沙市区老旧小区指挥部负责人介绍,伴随着沙市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持续开展,将有更多老旧小区,通过改造实现由“脏乱差”到“美净齐”的华丽变身,不断提升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为荆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增添动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