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贵阳市的一些小学,男女教师之比为1:9;长春市全市中小学专任教师,男女比例约3:7……尽管教师日益成为社会受尊重和被羡慕的职业,但部分地方基层城乡中小学教师性别比例失衡问题仍凸显。
新华社记者近期赴湘川黔吉等多地基层区县,就此问题的现状、症结与对策展开调查。
“女多男稀”情况仍然存在
记者从教育部了解到,近年来,针对当前中小学阶段教师男女比例不均衡的现状,各地纷纷出台政策,积极探索招收和培养更多男教师的措施。但相关问题在部分地方仍然存在。
据成都市教育局统计数据:2019年在该市专任教师中,普通小学男教师占比不足三成;初中男教师占比不足四成。成都市城区一所小学全校只有8名男教师,约占全校教师总数的10%。
在长春,截至2019年9月,该市专任教师中小学男教师仅占22.7%;初中男教师占28.6%;高中专任教师中男教师占32.6%。
据教育部今年6月发布的各级各类学校女教师、女教职工数,初中阶段教育和普通小学两分类中,女性专任教师人数都明显高于男教师。
贵州省贵阳市一所小学男女教师比例约为1:9。该校校长告诉记者,男教师“荒”在一些不发达地区基层城乡中小学更突出。
不久前,湖南岳阳市平江县招聘教师,最后获聘的800余人中男性不足五分之一。在四川巴中市通江县、吉林白城市通榆县,近年新招教师中男老师占比均不足25%。农村的情况则更不乐观。
“男女老师在中小学教育中的角色就相当于家庭中的父亲母亲,缺一不可。”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善槐认为,少年儿童在成长期中过度缺乏与同性别教师互动,将对其性别意识、性格思维产生不利影响。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与多名受访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均认为,在对中小学生勇敢刚毅等个性品质、缜密的逻辑思维以及积极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上,男老师的作用难以替代,保持男女教师比例基本平衡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男老师“荒”也给教育教学管理造成困难。平江县桂花学校校长黄远来告诉记者,因为缺男老师,学校组织一些需要人力物力的大型活动困难重重,经常会出现多所学校相互“拆借”男老师的情况。“学校办运动会,我们就要从其他学校‘借’教练、裁判,还要动员一些男家长来当志愿者,否则体力活很难办。”
另外,贵州、成都等地多所中小学校长告诉记者,由于绝大多数教师是女性,确实会在碰上生育高峰期时,出现季节性教师短缺问题,家长意见很大。
招男老师,挺难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导致部分地方中小学男教师偏少的原因有多方面。
——来源少。“来应聘教师的报名者里,男性就比女性少得多。”黄远来说。记者发现,这样的失衡可以追溯到教育培养阶段。据四川师范大学统计数据,该校近三届本科师范毕业生中,女生占比超七成,2020届本科师范毕业生男女比例为22:78;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至2020年毕业学生中,男生占比始终保持在24%左右。
——收入有限。在湖南,一位中小学男教师告诉记者,刚毕业的大学生应聘成为特岗教师后,月工资加上绩效工资、补贴等,一年收入不超过5万元,“一个人吃饱倒是没问题,但想要存钱买房安家真的困难。”
多地教育局负责人坦言,部分地方中小学青年男教师收入渠道有限,现实收入水平与社会普遍对男性承担家庭经济责任的期待不符。
——留不住人。采访中,贵州一名乡村学校校长将中小学老师称为“一眼望到头”的职业,在他看来,职称晋升慢、进步空间小等因素影响了男性进入中小学教师行业。四川省规定,省一级示范高中副高级岗位占比不高于40%,而小学副高级岗位占比却仅为不高于15%。
由于职业发展空间有限,导致部分地方基层中小学本就稀缺的男老师持续“外流”。“有的考公务员到乡镇或其他事业单位工作去了;有的辞职从事别的行业了;还有的被政府部门借调后,就不回来了……”贵州毕节一位乡村学校校长告诉记者,大部分男教师会想尽办法将学校作为过渡跳板,谋求更有“前途”的岗位。
多方施策纠失衡
记者了解到,当前在教师职业内部,男教师的“流动方向”是由小学初中向外跳槽,由公立学校向私立学校跳槽,由乡村向城市调动,这就导致在特定区域特定学段的男老师“荒”更加严重。
教育部曾表示,下一步将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改善教师队伍男女性别比例不均衡情况。一是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二是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加大对一线普通教师职称评审的倾斜力度,提高中小学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指导各地在岗位结构比例内开展职称评审。三是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师范大学,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优秀男性报考师范院校。
四川师范大学校长汪明义等多位师范院校相关负责人均认为,应合理制定招生激励政策,优化教师招录政策与方式,从人才入口上改善教师性别比例失衡情况。
四川今年启动了中小学教师“安身工程”“安心工程”,通过加大教师周转宿舍建设、中小学教师住房建设,帮助中小学教师安心从教。
储朝晖等专家认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教育评价机制比较单一,他建议通过建立更个性化、更多元的教师评价机制来吸引人才,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尊荣感。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