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正良(右)、晏正攀(左)兄弟俩陪同专家在合作社考察。 (通讯员供图)
麻城市龙池办事处红石堰村路口,一块“鄂东鸡蛋集散中心”的标牌十分醒目。
10月23日下午,走进村里的大音盛晏农牧合作社,理事长晏元中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那是浙江宇杭农业集团认证颁发的,“我们是它的主供应商之一。”
当天,大大小小的货车从这里拖走3200多箱鸡蛋,每箱360枚。“去年,我们向19个省市卖出4亿多枚鸡蛋,加上向养殖户销售饲料,总销售额超过3.8亿元。”58岁的晏元中说,今年虽受到疫情影响,合作社年销售额仍有望突破5亿元。
合作社与中百、华润万家、沃尔玛、美菜等商超、电商建立了良好关系,尽管自建有17万只鸡的标准化养鸡场,并对接麻城312家养鸡场,产出的鸡蛋依然无法满足供货。“我们到襄阳、孝感等地收购,也从外省调货。”晏元中指着冷鲜库里一堆货箱说,那是刚从东北采购回来的。目前,合作社销售的鸡蛋中,有三分之一来自麻城以外。
如此规模的鸡蛋集散中心是怎样形成的?晏元中坦言,自己养鸡快20年,直到两个儿子大学毕业回来帮忙,产业才做大做强。
靠养鸡卖蛋走出山村
供两个儿子读书
晏元中是麻城市中馆驿镇尹山村晏家冲人。垸子只有7户人家,出门就是山,夫妻俩靠种地辛苦度日。
2001年,经朋友介绍,晏元中借了1500元买回1000只鸡仔开始养。刚开始没经验,冬天,他把煤炉提到鸡舍取暖,结果鸡煤气中毒,一下死了四五百只。
擦干眼泪,不服输的老晏第二年养了1500多只,慢慢地经验有了,鸡也越养越多。
“那时,我忙着养鸡,老婆每天挑着鸡蛋,走三里多山路到镇上卖。靠养鸡卖蛋,供两个儿子读书。”晏元中回忆。
2005年,晏元中把养鸡场搬到麻城市区附近,规模最大时达到1.5万只。他骑着三轮车,跑遍市区的超市、生鲜店、餐馆等,推销加送货,累并快乐着。
大儿子晏正良、小儿子晏正攀跟着父母,从村里到镇上,再转到市区读高中,并先后考上湖北大学和武汉纺织大学。
自小顾家的兄弟俩
毕业后选择回归
说起儿子,老晏一脸欣慰和骄傲。在他看来,两个孩子从小就懂事、顾家,尤其是老大晏正良,还“很有经商天赋”。
“读小学,他有时找我要10块钱,收购同学采摘的夏枯草、桔梗等药材,再卖给药贩子,赚点零花钱。”晏元中说,12岁,大儿子就跟着舅舅的车去黄石等地送鸡蛋、买饲料。
晏正良接受采访时证实了这一点。他说,从小看父母那么辛苦,总想分担,读高中以前,周末会在养鸡场配饲料、给鸡打针,大学放假时,他会帮着跑销售和送货。
晏正良大学读的专业是市场营销,毕业后到杭州农业集团做生鲜销售,卖蔬菜、鸡蛋等。干了半年,有了经验和人脉,他慢慢认识到,农业大有可为,“不管时代怎么发展,人们总要吃鸡蛋,把养鸡卖蛋的事做大,可以为更多人服务。”
2009年,他回到家里,第一件事就显示出年轻人理念的不同。“父亲以前舍不得买新车,都是买二手车送货,老出故障。”他买了家里第一辆新车,开上就去武穴、大冶、江西九江等地跑销售。
为人真诚,头脑灵活,晏正良很快打开市场,家里自产的鸡蛋远远不够卖。他协助父亲办起农牧合作社,把众多养殖户网络进来,向他们提供饲料和技术服务,收购鸡蛋,间接带动上千贫困户脱贫。
有了哥哥做榜样,2012年,学会计专业的晏正攀大学毕业后也回到家里,一家人齐心协力,事业进入跨越发展期。
不断完善产业链
把“一枚鸡蛋”越做越好
2015年,晏家注册成立乾源农牧有限公司,与华润万家合作,投资近千万元在乘马岗镇建起17万只规模的现代化养鸡场。
记者在现场看到,3栋全封闭鸡舍内,饲料投喂、粪便清理、鸡蛋捡拾等全部自动完成,先进的通风设施让鸡舍外的人闻不到任何异味。“这里还配建了种鸡场,孵化的鸡苗长大后,下的是麻城地标产品绿壳鸡蛋。”晏元中介绍。
自建养鸡场让合作社对产品质量有了更好把控,他们与北农大科技公司合作,向养殖户会员全面推广无抗生素养殖,产出的鸡蛋统一打“江树乾源”品牌,在今年的“湖北农产品长三角产销对接会”等活动中大受欢迎。
在市场营销上,兄弟俩发挥特长,大力拓展线上渠道。今年疫情期间,他们直接出镜或配合主播,通过直播带货、社区电商等直接将鸡蛋卖给消费者,合作社的出货量不减反增。
合作社的快速发展也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今年,合作社新建1400多平方米的冷鲜库,投资180多万元,其中政府补贴64万元。
谈起未来发展,正在中国农业大学培训的晏正良有自己的思路,他说,希望能进军食品工业领域,推出清洁蛋、熟食蛋等产品,把“一枚鸡蛋”越做越好。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