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集团上市按下暂停鍵:多方角力迷雾重重 估值大降成定局

中国金融科技巨头蚂蚁集团原计划“史上最大IPO”前夕,戏剧性和震荡性讯息接踵而至令舆论哗然,而蚂蚁集团暂停上市事件势必在多个层面对股市产生重大影响。《红周刊》记者注意到,持有30%蚂蚁集团股权的阿里巴巴集团今日股价暴跌8.14%,盘中最大跌幅近10%, 一夜之间市值蒸发4500亿人民币(约680亿美元)。同日亦在港股上市的阿里巴巴跳空低开,全日跌幅达到7.54%。

受到波及的还有此前A股被广泛期待的蚂蚁概念股,例如当日君正集团下跌9.28%、泛海控股下跌也达到5.63%等等。唯一泰然自若的似乎只有5只蚂蚁战略配售基金了,每周披露一次净值的上述产品已经进入封闭建仓期,支付宝方面对外公开回应称不会受到影响。

暂停上市将导致蚂蚁集团估值下调

蚂蚁集团暂停上市将在多个层面产生重大影响。

从上市的角度来说,投行人士认为,蚂蚁集团此次被暂停上市,并非终止上市,其最终上市只是时间问题。“暂缓,不是取消批文,也不是否决,所以上市只是时间早晚问题。监管新规出炉,蚂蚁方面确实需要说清楚影响有多大,这符合注册制精神。”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对《红周刊》记者说到。其还进一步评论,“做大了也得守规矩,不能太得意忘形”。

除了最直接的蚂蚁集团的上市进程被推迟这一表面影响外,此前申购成功的投资者资金将被原路返回。蚂蚁集团已经发布公告,将退还投资者资金。

而影响最大的恐怕还是估值的调整。蚂蚁集团或不得不依据银保监会最新颁布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进行整改,并基于网络小贷的业务新规重新披露招股说明书相关章节内容。

另外,如果依据上述《办法》的规定和要求,意味着蚂蚁集团此前的联合贷款模式受到监管制约。根据此前蚂蚁集团招股书,蚂蚁集团旗下联合贷款的业务98%通过表外业务,这意味着该项业务或被迫收缩。蚂蚁集团此后也将被迫走上资本补充驱动规模增长的传统旧路上,与此前金融机构的差异或许就会不甚明显了。

在资本约束规模扩张的前提下,蚂蚁集团的估值将被迫向传统金融机构的估值适当靠拢。这或许意味着此前2.1万亿人民币的估值不得不下调,并有可能丧失全球第一IPO的桂冠。

对此,北京云一资产总经理叶桦表示:“主要盈利来源业务有重大政策变化,暂缓上市也是很正常的。预期蚂蚁集团后续大概率会调整估值,改变募集资金用途满足监管需求后重新上市。就估值而言,相较之前大概率会折价,因为短期内后续业务盈利能力,特别是ROE受此次监管政策影响会比较大”。

据知名博主“曹山石”在社交媒体引用的浙商证券研报显示:蚂蚁集团花呗、借呗业务的开展将受到《办法》的较大影响;此外,蚂蚁集团以及腾讯将有望获得小贷业务跨省经营资质,并接受全国银保监会直接监管;在《办法》的约束下,蚂蚁集团的经营或转向纯“助贷”模式,花呗、借呗的杠杆倍数将被迫下降,并且其相对于银行的议价能力下降,费率也将会降低。

而也有某不愿署名的金融行业人士对《红周刊》记者表示,“现在市场上有传言,未来蚂蚁集团的估值可能不会再按照科技股来估值,而按照非银企业来进行估值。但一家企业到底按照什么来进行估值,其实应该取决于投资者的判断。蚂蚁集团是一家互联网金融科技企业,它虽然有金融的属性,但它首先是一家科技型企业”。

该人士还表示,“从交易角度来讲,如果真的是给蚂蚁集团按照非银金融来进行估值实行IPO,则它的估值水平肯定要下降。那么,如果以非银金融的水平按照15到20倍的估值上市,对于二级市场反而是一个好消息,因为一级市场如果打新没有成功,可以在二级市场按照低估值的水平买到。市场表现上,A股IPO之后有可能会迎来爆炒,而H股可能当天直接飙到很高的价格”。

对此,王骥跃表示,“估值可能会下调不少,但现在还没法估。要看具体方案,以及要具体测算影响的大小,主要是增速会受到多大的影响。”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新规对蚂蚁集团的影响不会很大。深圳私享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建德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规对于蚂蚁集团的微贷业务影响不会很大,同时对于蚂蚁集团长期发展的影响也不会很大。但是网上的一些非议对于蚂蚁的估值短期内或许会有不利影响”,“正式将蚂蚁集团完全纳入监管,这对于蚂蚁长期发展而言是一种利好,蚂蚁集团也说将拥抱监管。对于长期看好蚂蚁集团的投资者而言,如果蚂蚁集团在上市后短期估值因此而下降,反而是比较好的买入机会”。

蚂蚁集团上市进程一波三折、未完待续

蚂蚁集团暂停上市之前的11月2日,中国四大监管机构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共同约谈该集团高管,具体包括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马云、董事长井贤栋和总裁胡晓明等人。

11月3日晚间,上海证券交易所突然发布通知,正式宣布暂停蚂蚁集团上市的决定。对此,上交所给出的理由是:“所处金融科技监管环境发生变化等重大事项导致公司不符合发行上市条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

上交所宣布暂停上市后,蚂蚁集团随后发布公告,暂缓在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计划。受此影响,蚂蚁集团决定于香港联交所H股同步上市的计划也将暂缓。蚂蚁集团对外表示,“对由此给投资者带来的麻烦,蚂蚁集团深表歉意,将按照两地交易所的相关规则,妥善处理好后续工作。”

蚂蚁集团的母公司——阿里巴巴则对外表示︰“我们会和蚂蚁集团一起,积极地配合和拥抱监管,我们相信蚂蚁的同学,有这个信心,也有这个能力把工作落实好。社会希望我们更好,我们也必须用一如既往的努力实现和超越社会的期望,这是我们的责任。”

而蚂蚁集团原计划于11月5日在香港上市,引来举世关注,各类金融机构和散户参与热情高涨。据此前基于招股价格的估计,蚂蚁集团总市值达到惊人的2.1万亿元人民币(约合3140亿美元),一度被称可能创下“史上最大IPO”新纪录。

但蚂蚁集团暂停上市,折射了这家金融巨头在创新与监管之间的博弈升级。不过,多数舆论分析认为,其暂停上市或与马云在上海外滩金融峰会上的讲话有关。

马云在上海外滩的金融峰会上表示:“我们必须改掉金融的当铺思想,在当下,我们必须用借助技术的能力,用大数据为基础的信用体系来取代当铺思想。这个信用体系不是建立在IT和熟人社会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如此才能真正让信用等于财富。”

马云口中所称的“当铺思想”是指传统金融业务需要抵押物才能发放贷款,而数字金融则用大数据来进行信用评级后直接发放贷款,他还批评传统金融是“当铺思想”。马云还对“巴塞尔协议”提出了措辞犀利的批评,称“巴塞尔协议”是老人俱乐部。

马云发言一周后,中国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指出,“当前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快速发展,必须处理好金融发展、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的关系……要加强监管,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有效防范风险。”

与此同时,《金融时报》发表了资深学者周矍铄的署名文章——《在金融科技发展中需要思考和厘清的几个问题》。文章指出,“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发挥了很多积极作用,促进扩大了金融覆盖面,提升了服务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但与此同时,我国也出现了一系列互联网金融乱象,使投资者蒙受了巨大损失,也影响了金融和社会稳定。要做到因势利导,又有效管控金融风险,促进我们金融业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还进一步指出,蚂蚁集团实质上“跨界开展非金融、金融、类金融和金融基础设施等多种业务,成为了全世界混业程度最高的机构”。

11月2日上午,中国银保监会召开党委(扩大)会议,重申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对同类业务、同类主体一视同仁。

当日晚间,透露出马云被约谈消息的同时,中国银保监会、央行联合发布《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该办法对开展网络小贷业务公司动用的杠杆率进行了严格限制,比如,通过非标准形式融资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倍,通过标准化形式融资则不得超过4倍;再比如,在单笔联合贷款中,开展网络小贷业务的小贷公司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

目前蚂蚁旗下开展“花呗”和“借呗”业务的两家子公司没有达到这一要求。办法施行后,蚂蚁在监管压力下要么补充资本,要么收缩信贷规模,以保证监管合规。

从结果来看,蚂蚁集团的上市按下的是暂停键而非终止键,后续事态还将如何进一步发展,本刊记者对此将保持持续关注。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