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行:诗圣杜甫及其杜工部巷

(2009年拍的杜甫巷北头)

前不久,沙市区胜利街杜工部巷被省政府公布为全省首批历史文化街区。杜工部巷北与沙市胜利街西段相接,南边直通中山路,杜工部巷是诗圣杜甫于唐大历三年(公元768年)三月到荆州在沙市居住生活的地方,杜甫在此写下了《送王十六判官》等二十多首诗歌,留下了“买薪犹白帝,鸣橹已沙头(沙市)”,“曾闻宋玉宅,每欲到荆州”等名句。

(杜甫巷一带老屋顶上世纪80年代摄)

因杜甫曾任工部员外郎,世人称其“杜工部”,沙市人民为了纪念杜甫,于是就将杜甫住过的巷子称为杜工部巷,市人俗称杜甫巷、豆腐巷。杜甫家境贫困,为了生计,就让家人在巷子口胜利街上摆了个卖米元子的小吃摊子,维持生活,后来沙市人就把米元子称为杜甫元子、俗称豆腐元子。

(木质窗户格子)

笔者从小到老都爱吃豆腐元子,上大学放假回家乡,必定要到胜利街高家摊子上美餐几顿,一来是豆腐元子美味好吃,二来可以去杜甫巷青石板上走走,默咏杜甫的名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回味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意境,重温他忧国忧民、舍己为人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

(木格子堂屋花门。2009年摄)

正因为诗圣杜甫在胜利街旁居住过,便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如陆游、袁宏道、杨守敬、张大千、张善子等前来旅居生活。知名作家、翻译家,清代慈禧太后的御前女官裕德龄(和硕格格),中国著名戏剧教育家、理论家,中国戏剧的拓荒者余上沅,也生长在此地。

(明清时代的灌斗墙)

当年杜甫行走过的杜甫巷(2009年摄)

现在仍吸引人们来淘宝。2020年摄

2009年拍的灌斗墙和老式木门

木板壁、梁和抬架(2009年摄)

当年的门号牌打上了时代印记

古宅天井。2009年摄

堂屋内也是木质的结构。2009年摄

古宅大门。(2009年摄)

一代又一代人居住在这里(2009年摄)

杜工部巷南头在中山路处口子(上世纪80年代摄)

上世纪80年代拍的杜甫巷老建筑

(特约记者:赵楚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