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武汉明确列出“禁塑”时间表!
12月1日从武汉市发改委和生态环境局获悉,武汉市制定的《武汉市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出炉。
重点区域年底前将“禁塑”
《方案》规定,到2020年底,全市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禁止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和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等部分塑料制品的销售和使用。
今年底,全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到2025年底,全市建成区的集贸市场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鼓励有条件的其他场所停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今年底,全市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建成区、景区景点的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到2025年,餐饮外卖领域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消耗强度下降30%。
快递包装全面禁塑有了时间表
《方案》规定,禁止生产和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加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全流程监管,禁止以医疗废物为原料制造塑料制品。全面禁止废塑料进口。
今年底,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禁止生产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到2022年底,禁止销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
到2022年底,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明显减少,替代产品普遍推广,塑料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比例显著提高;在塑料污染问题突出领域和电商、快递、外卖等新兴领域,形成一批塑料污染防治典型模式。
两年后,全市范围星级宾馆、酒店等场所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可通过设置自助购买机、提供续充型洗洁剂等方式提供相关服务;到2025年底,实施范围扩大至所有宾馆、酒店、民宿。
到2022年底,中心城区邮政快递网点,先行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塑料胶带和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等。到2025年底,全市范围邮政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上述用品。
到2025年底,塑料污染治理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多元共治体系基本形成,替代产品开发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塑料垃圾填埋量大幅降低,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环保袋和纸袋等将成为推广主打产品
为加强对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等的监督管理,武汉市将推广使用环保布袋、纸袋、菜篮等非塑制品和可降解购物袋,鼓励设置自助式、智慧化投放装置,方便群众生活。推广集贸市场购物袋集中购销制。推广使用生鲜产品可降解包装膜(袋)。在餐饮外卖领域推广使用符合性能和食品安全要求的餐盒等生物基产品、可降解塑料袋等替代产品。加强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替代材料和产品研发,支持相关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推广科学合理使用农用地膜等农业投入品,在重点覆膜区域结合农艺措施规模化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
武汉市将塑料污染治理作为快递示范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可循环、可折叠包装产品应用试点与绿色发展综合试点。寄递企业要求采购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国家有关规定的包装产品,推广使用环保胶带、包装带和填充物等。引导推动寄递企业建立绿色采购制度,加快推进行业绿色采购体系建设。在生鲜同城快递配送中推行可复用冷藏式快递箱。推动电子商务、外卖等平台企业加强入驻商户管理,推进一次性塑料制品减量替代,并向社会发布执行情况。
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和处置更加规范
《方案》规定,禁止随意丢弃、堆放、倾倒生活垃圾。推动再生资源利用回收网络和生活垃圾分类系统“两网融合”。支持电商平台、环卫部门、回收企业等开展多方合作,在住宅小区、公共场所、办公楼宇、高等院校等区域设置快递包装等回收设施。
加快生活垃圾非正规堆放点、倾倒点排查整治工作,重点解决城乡结合部、环境敏感区、道路交通服务区、坑塘沟渠等处生活垃圾随意倾倒堆放导致的塑料污染问题。开展长江汉江沿线、水库湖泊沿岸塑料垃圾清理行动。推进农田残留地膜、农药化肥塑料包装等清理整治工作,逐步降低农田残留地膜量。
禁塑将纳入诚信记录
据悉,武汉市正在探索实施企业法人守信承诺制度,相关部门依法依规对违规生产、销售、使用塑料制品、违反信用承诺等失信行为作出认定,并向市信用平台报送。市信用平台将各部门报送的信息记入相应主体的信用记录,并按相关规定向社会公开和向上级信用平台报送。
与此同时,武汉还将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情况纳入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商场等绿色生活创建行动,要求公共机构要带头停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
目前,武汉市正在加大可循环、可降解材料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提升替代材料和产品性能。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中心、有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