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及生境状况公报近日在武汉发布。公报显示,长江原有野生鱼类435种,经过农业农村部长江办连续4年调查发现,已有130多种不见踪迹。
国家渔业科技创新联盟暨长江水生生物保护与生态修复科技创新联盟2020年度工作会议16日在汉召开。当天,农业农村部长江办、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和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联合发布2019年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及生境状况公报。公报重点介绍了2019年长江流域珍稀特有水生生物、渔业资源、重要渔业物种产卵场、渔业水环境及生态修复等状况。
公报显示,2019年,长江宜昌江段未监测到中华鲟的自然繁殖活动,这一江段中华鲟繁殖群体估算为16尾;洞庭湖和鄱阳湖分别监测到长江江豚252头次、1049头次;长江上游监测到特有鱼类37种。
2019年,长江下游及长江口刀鲚、中华绒鳌蟹汛期日均单船产量分别为2.9千克、8.2千克,估算通过长江监利段四大家鱼苗径流量为21.9亿尾。四大家鱼产卵场主要分布在合江、宜昌、洪湖等11个江段,刀鲚产卵场主要分布在安庆和南通江段,中华绒整蟹产卵场主要分布在佘山至横沙浅滩水域。
目前长江流域水质总体为优。在监测的509个水质断面中,一类水质占3.3%,二类水质占67%,三类占21.4%,四类水质占6.7%,五类水质占1%,劣五类占0.6%。长江流域重要渔业水域水质良好,部分水域石油类、高锰酸指数超标。长江中下游干流季节性浅滩面积共约430平方千米。长江流域已建和在建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29亿千瓦;采砂总量约3524万吨;在建航道整治工程涉及河段长度613.5千米。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按照国家部署,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已经自2020年1月1日零时起率先实行全面禁捕,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保护区以外天然水域,最迟也将自2021年1月1日零时起实行暂定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其间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本次公报的发布对促进公众了解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及生境状况,增强公众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意识,推进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工作等具有重要作用。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