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基层:长江“清道夫” 14年坚持守护母亲河容颜

云上荆州报道:大家平时见惯了马路上的环卫工、垃圾清运工,其实,在我们的母亲河长江上,也有专门针对船舶的清运船。有这样一对普通的夫妻,十几年来,以船为家,一直用自己的行动,呵护着母亲河的容颜,在现在这样的寒冬里,夫妻俩是怎么工作的呢?跟着记者的镜头一起去看一看。

local330e533d3c6047b6b297560fb2e0a387

早上八点半,孙红艳和丈夫陈景旭乘坐荆长净6号离开了码头,开始一天的清运工作。航行一会儿后,荆长净6号顺利地停靠在了一艘趸船旁,陈景旭熟练地固定好船位后,爬上了大船,很快,一袋14公斤的生活垃圾就被转移到了荆长净6号上。对于这些垃圾,他们还要先进行简单消毒。

孙红艳:疫情期间,我们一直都是这样做的,消毒了再放进去,对收的垃圾还会进行分类,厨余和可回收的都会分一下。

localaf6ddea93a6d43098d4d703ef866ec7a

现在他们的工作范围为整个沙市港区,途中停泊的每一艘船,他们都要去询问,然后将对方船上的垃圾转运到“荆长净6”上。除了船上的生活垃圾,他们在航行的过程中,看到江面上的漂浮物,也会用网兜把垃圾捞起来。

2007年,夫妻两人卖了老家的房子,打造了第一艘船,取名为“荆长净1号”,寓意保护荆江洁净的第一条船,开始了长江垃圾清运的工作,这一干就是14年,他们也因此被称作长江上的“垃圾清运工”。荆长净1号船体较小,载重量有限,船上没有电,也不能开火,十几年来,夫妻俩每天的午饭都是开水泡馒头。孙红艳说,之前她从未从事过水上工作,刚起步运营时,身体一度极度不适。

locala129aff17cc449e491b1a06fa21d98f1

14年了,夫妻俩每天都重复着长江上垃圾清运的工作,全年无休,忍受着风吹日晒,酷暑严寒。有时候还会遇到不理解的人,被故意刁难。去年,夫妻俩卖了第二套房,借债换了这艘新船“荆长净6”,现在不仅生活条件改善了许多,新的船只比之前垃圾承载量大,污染物的接受能力要强,功能更齐全,安全系数也更高。收完垃圾之后,孙红艳和陈景旭夫妻还要将船上满载的垃圾转运上岸。

孙红艳:新的船舶装备比较齐全,有个吊机,现在可以直接用吊机在方便的地方吊上去,就不用人提了,以前三吨五吨都是人一袋袋往上提的,现在方便多了。

local1e15b8bd68344144b385ec5bef913937

根据港区流量不同,每天夫妻俩收的船只数量也不一样。现在长江属于枯水期,水位比较低,因此江面的大船相比夏天来说要少很多,但这并没有减少他们收垃圾的难度。目前他们属于负债经营,但尽管是这样,我们在夫妻两人脸上看到的一直是笑容,这样一份工作,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也是为了保护长江,保护滋润、哺育着我们的母亲河。

孙红艳:我做了十多年,我也看到了长江的变化,我觉得这十多年是没有白费的,我还是蛮欣慰的,这十多年可以看到长江里的漂浮物少了,所以我们做起来越来越有信心。

local4f465e1f0ac4428582f283dbb5cccacd

这14年来,孙红艳夫妻在长江上清运的垃圾达到上千吨,儿子陈庆受到父母的影响,现在也决定放弃在武汉银行的工作,加入到守护母亲河的事业当中,为“长江大保护”出一份力。

孙红艳:一心一意做这个事,我儿子已经三十岁了,他平时回来也会跟我们帮忙,知道这里的不易,作为年轻人他能够参与去做这个事情,他也比较乐意。

(记者:孙煜瑶 孙颖)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