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新一天朝阳的倾泻,在工地上缓缓响起机器作业的轰鸣之声,高大的粉红色建筑机器人匆忙穿梭于其间。
地坪研磨机器人在水泥路面上作业,所过之处无不干净平整;测量机器人严格执行既定程序,上交最精准的测量数据;楼层清洁机器人自主规划路径,自主导航,自主清扫,效率较人工提升3倍……机器人盖房,这不是科幻电影里的镜头片段,而是广东顺德碧桂园凤桐花园工地上的日常一幕。
挣脱传统作业模式的束缚,机器人出现在建筑工地上,代表着建筑行业的科技时代正呼啸而来。
测量机器人施工作业中
痛点待解 “风口”上的建筑行业
观察科学技术发展的轨迹不难发现,科技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带来经济变革,促进社会进步。近几年来,我国出台多项政策,大力提倡科技创新,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活动,强调科技创新在人们生活、企业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去年,住建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智能建造被建筑行业提上日程,并将大力推广。
根据2020年建筑行业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为263947亿元,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为72996亿元。“十三五”期间,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6.6% 。
“体量庞大,却难以掩饰建筑行业所存在的资源消耗,安全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业内相关专家称,目前,建筑行业从业人员老龄化加剧,用工不足,用工成本上升等行业痛点也愈发凸显,建筑行业正站在改变的“风口”。
政策利好与现实需要两相碰撞,碧桂园看到了智能建造的广阔前景,率先布局,大力发展建筑机器人产业。
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期间,碧桂园董事会主席杨国强提出,大力支持建筑机器人及智能施工设备研发应用,鼓励行业重点企业加大建筑机器人及智能施工设备研发力度,在现有龙头企业研发成果基础上,大力推动建筑机器人及智能施工设备投入工程项目建设。
在杨国强看来,机器人建房子的时代,一定会到来。
消除焦虑 博智林实现突破
曾经,尘土飞扬、杂乱脏吵,安全系数低是大部分人对建筑工地的印象。而作业环境差、安全系数低、从业人员老龄化、劳动力水平低等弊端也进一步影响着行业的发展,建筑业“焦虑”日渐凸显。
“目前,无论现实技术还是可用人力还难以完全满足行业发展需求。”上述业内专家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突破口则被放在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上。
当然,率先发展建筑机器人产业的碧桂园也深知,技术发展不是一蹴而就,机器人盖房子同样需要投入大量人力与成本。
从成立博智林机器人公司,到集中一切人力与资金研发,到小批量生成与无数次工程测试,再到目前批量化投入使用,碧桂园与建筑机器人走过了两年多的时间。于碧桂园而言,这是响应国家战略,实现重大突破的两年;于行业而言,这是变革升级,飞速发展的两年。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博智林的总员工数量已发展到了7000多人,研发团队4000多名。除此之外,博智林建筑机器人及智能产品已近50款,递交专利有效申请3042项,已获专利授权984项,其中发明专利262项。
一批地面抹平机器人正在接受检查
目前,博智林已有18款机器人在佛山顺德机器人谷首开区及凤桐花园等超过15个项目中开展试点应用。在以上机器人投入使用的项目工地上,没有了以往的“脏乱差”现象,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环境,有序的分工,以及安全的作业。
未来已来 实现“建造”到“智造”的转变
正如杨国强所希望的那样,建房过程中部分繁重、重复、危险的工作正在一步步由机器人代替完成。
在凤桐花园工地上,室内喷涂机器人挥舞着手臂,按部就班地行走在房屋之间,当长方形机身上的指示灯亮起,涂料便均匀喷图在所到之处,从墙壁到屋顶,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远处,一个身材呆萌的“小可爱”缓缓走来,楼层清洁机器人身下的小扫把不停地用力旋转,避开所有障碍物,将附近打扫得一尘不染;
墙砖铺贴机器人正在将一块块方形瓷砖,快速且准确地平贴在墙壁上,砖与砖之间距离精准无误……
作为房地产行业科技建造技术方面的代表,历经数年科技研究与探索,碧桂园将智能建造机器人试应用在工程建设中的多个环节,可以说,博智林机器人代替了传统人工,在保证安全与质量的同时,提升了作业效率,加快了工程建设的数字化、智能化进程。
而碧桂园29年的房地产开发建设经验与2000余个项目的资源优势,也为博智林建筑机器人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落地试验应用场景。
博智林科创大厦
“过去是工人在项目工地走来走去,未来是机器人在项目工地走来走去。”杨国强表示,机器人正在积蓄澎湃的力量,未来的发展潜力不可想象。
如今,博智林已成为智能建造的代表,是行业的探索者,为智能建造开辟了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快了建筑行业从“中国建造”迈向“中国智造”的步伐。
现在,若有人问起,“机器人建房子的时代,会到来吗?”
回答是:“会的,它已经到来。”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