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中央电视台国防军事频道《战旗》栏目组来石首市取景,倾听和记录老兵刘殿贵的战斗故事,重温他艰苦奋斗、为新中国南征北战勇赴国难的光荣岁月。据悉,2019年10月,刘殿贵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纪念章"。
穷苦男儿壮志宏,南征北战立殊荣。
青春年月奔军旅,解放时期奉赤情。
摇橹端枪攻海岛,冲锋陷阵越洄泓。
纷飞弹雨抢登岸,抒写传奇铁骨兵。
立志报国
1942年冬天的一个深夜,一名十七岁的青年趁夜色逃出了日军在黑龙江双城县的社会馆。一个月前,他被日军抓去当劳工,在馆里做了一名夫役,扫地、生炉、打开水,一天到晚跑腿,他吃不饱、穿不暖、睡不香。在日军的社会馆当劳工,他稍有不慎就遭到日军的拳打脚踢,每每受到日军欺凌,他就想起父亲的那次教诲和那顿责打,脑子里筹划着如何逃离苦役,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刘殿贵。
1925年农历冬月二十二,刘殿贵出生在黑龙江省双城县望山屯一户穷苦农民家庭里,父亲按“秉”字辈给他取名刘秉仁,后刘秉仁参军报国改名为刘殿贵,取大雄宝殿的“殿”,立下雄大理想。刘殿贵出生时的中国刚刚建立中华民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穷苦的人家是一穷二白。
那时,刘家靠租来的几亩地过日子,交租后粮食所剩无几。刘家共有五兄弟,殿贵排行老大,因家里穷,要想去读书几乎是奢望。刘殿贵长到六岁时就开始下田劳作,地荒芜了,他就整日锄草,又累又饿。遇到农忙季节,幼小的刘殿贵赶马犁田,跟着犁后走。那年代替人打长工是唯一能够活下来的路子,为了能填饱肚子,刘殿贵常常去村子里的地主家打工,铲地、犁田、扶马样样活儿都干。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的铁蹄踏进了望山屯门口,刘殿贵看见日军沿铁路运兵运车运炮,并在他们的家乡挂起日本国旗太阳旗。那时候,刘殿贵不太懂事,手拿太阳旗挥舞玩耍,然后挂在了自家门口,父亲见此情景,责打了刘殿贵一顿。懵懂的他并不知自己国家蒙难,而刚毅的父亲用激烈的举动,启蒙了儿子的爱国情怀。这顿责打,深深地印在刘殿贵脑海里。家贫国难,在父亲的教诲下,刘殿贵萌生保家卫国的理想,暗下决心,长大后参军报国,一定要把日本鬼子赶出国门,解放穷苦人。
十四岁那年,刘殿贵父亲因劳累过度口吐鲜血去世,他和母亲找亲戚朋友,东借西挪,买来一口棺材,在悲痛中安葬了父亲。父亲去世后,刘殿贵家更苦。战乱中,一个失去顶梁柱的家庭风雨飘摇。他爷爷说这个家散了吧,决定把刘殿贵和小他几岁的老二送去当雇工,他母亲心疼孩子们,坚决不同意。幸好有母亲的坚持,租田交租,含辛茹苦将刘家兄弟五人拉扯成人。
日军进望山屯后,刘殿贵家日子越来越苦,种的粮食都要交给日本鬼子,家里度日如年。刘殿贵靠打长工做短工,或租几亩地种庄稼,起早摸黑收拾马粪肥田,希望有个好收成,收获的粮食勉强养家糊口。就这样刘殿贵饱受苦难,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1945年日本投降,刘殿贵也长成20岁的小伙子,按照正常人生轨迹,就该娶媳妇结婚生子,然而刘殿贵心存立志报国理想。随着抗战结束,国内革命战争爆发,刘殿贵军旅生涯就此开始了。
浴血辽沈
东北敌军在遭到东北民主联军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的严重打击后,被迫由进攻转入防御,分兵保守据点。此时敌有正规军36万人,地方武装12万人,而东北民主联军发展到46万人,刘殿贵就是其中一个。东北民主联军当年展开夏季攻势,部队伤亡大,急需补兵,刘殿贵被补充到七连的机枪班,班里有机枪射手王贵海、吴成镇、蒋利发3人,刘殿贵担当机枪副射手。经过刻苦训练,刘殿贵学会了拆卸和安装机枪,并快速上膛机枪子弹。
1947年8月,秋季攻势打响,刘殿贵参军后的第一仗是攻打吉林北山,当晚七点出发,部队夜间急行一百里路。在行军的路上,有骑兵的马儿跑死了,也有瘦弱战士掉队了,刘殿贵身体健壮,终于在天亮前和战友们赶到北山。部队马不停蹄,开挖战壕,修筑掩体,山底下敌军发起多次进攻,刘殿贵是机枪副射手,一梭梭五百发的机枪子弹射向敌人,他们成功地阻止敌军进攻。第一次上战场,刘殿贵写下决心书,面对真刀真枪的较量,冲锋在前,撤退在后,直至战斗到晚上。夜间,刘殿贵和战友们又打退敌军两次进攻,俘虏敌军十多人,天一亮拿下两个山头,取得了首战告捷。
继秋季攻势之后,为不使敌军得到喘息机会,利用河流结冰,便于大部队行动之机,东北民主联军发起规模空前的冬季攻势。1947年12月至1948年正月,刘殿贵和战友们冒着零下四十摄氏的严寒,出击沈阳外围敌方主要据点,为了不让敌军飞机发现,他们身上围上白布,趴在高粱雪田里。在攻打敌军的战斗中,刘殿贵目睹了一排排长王大眼和九班班长壮烈牺牲,心中怒火燃烧,誓死要为牺牲的战友们报仇雪恨。
1948年1月1日,中央军委将东北民主联军改为东北人民解放军。不久,刘殿贵参加攻打沈阳外围辽阳城。辽阳是沈阳的南面门户,城墙素以高厚坚固著称,传说自打薛礼征东以来,从未被再攻破过,自古有“铁打的辽阳”说法,在历史上一直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攻打辽阳,刘殿贵和战友们承担主攻城墙任务,他担任二组组长,扛机枪,竖梯子,爬城墙,插红旗。天刚破晓,总攻就打响,纵队团的40多门山野炮一齐轰击,将炮弹射向辽阳城墙,刘殿贵和战友们旋风般地发起冲击,他不顾呼啸而过的炮弹,脱掉棉大衣,手握排长交给的一面红旗,在战友们的火力掩护下,炸开城墙前的铁丝网,竖起梯子,爬到城墙顶,迅速滚进城墙里,趴着墙面高高地举起红旗,让队伍看清楚目标,大部队一举攻克城墙。辽阳城里经过一天的激烈巷战,全歼号称国民党王牌的新六军暂编五十四师师长马辙、副师长曹济民以及辽阳团管区司令林德溥以下官兵,计有11 000余名,并缴获大量的军用物质,辽阳获得解放。硝烟散去时,农历新春已经来临,22岁的刘殿贵度过了参军离家后的第一个除夕。
刘殿贵自参军作战以来就没有消停过,1948年正月十五,他随部队南下鞍山,东北人民解放军冬季攻势的第二阶段作战就要开始,当时,驻鞍山的守敌有13000人,并修建了多个防御工事,组成强大火力网,鞍山成为名副其实的易守难攻之地。2月10日,东北人民解放军总指挥部向作战部队发出攻取鞍山的指示,刘殿贵和战友们迅速向鞍山城挺进,他们很快突破外围,直逼城里。刘殿贵端着机枪跑着跑着,突然“砰”地一下,脚趾被子弹击中。刘殿贵感觉全身麻木,脚一下子走不动,战地卫生员见状,立即拿起剪子绞开刘殿贵的鞋,用布简单地包扎好伤口。刘殿贵带着伤找到一条战壕,等待医疗队到来。北方的天冷,他脚伤流着血,浑身疼痛,等到下午,来了辽南的一个救护组,用担架把他抬到鞍山,此时战斗结束,鞍山解放。尔后刘殿贵又被抬到一个兵站,卫生员发现他脚上还有颗子弹头,剪掉小指甲,绑上止血带。鞍山之战,刘殿贵战场上负伤,那子弹片还残留在他脚里。刘殿贵虽是轻伤,却暂时失去了战斗的能力,伤势不恢复就无法上战场,他被辗转送到离大连不远的部队医院。部队行军,不会等待伤病员,他只好在医院养伤。鞍山战役结束后,刘殿贵所在部队开往长春。
1948年3月,刘殿贵脚伤好转,能下地走路,归队心切的他就开始寻找自己的部队十八师五十二团,那个时候没有联络方式,只能靠一个兵站一个兵站寻找。刘殿贵先是去安东打听部队的去向,没有通行证,加上没带粮票,一路饥饿,鞋也走破。后来他在通化兵站得知部队在长春附近,兵站给他换上一双军鞋,发放三十张就餐劵,与遇上的探亲家属,一路艰辛地找到了自己的部队。当天晚上,部队文工团演出《白毛女》,底下有不少战士哭了,有一名战士的遭遇与戏里相同,要开枪打死“黄世仁”,刘殿贵这才巧遇老营长。老营长原以为刘殿贵已回老家,得知他归队,将他送回到7连的机枪班,班里的老战士王贵海、吴成镇见到历经千辛归队的刘殿贵,喜极而泣。1948年5月至10月,刘殿贵先后参加长春、锦州、黑山等战斗,屡立战功。这年11月,刘殿贵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后,刘殿贵和战友们又开始南下。
南下湖广
1949年1月,孤守北平的国民党军傅作义部25万已完全陷于绝境,为了保护这座驰名世界的文化古城免遭战争破坏,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力争以和平方式解放北平。刘殿贵随部队围困北平,驻扎在张各庄,针对北平练兵,爬城墙、爬梯子、送炸药、打巷战,样样都要练好。刘殿贵练兵劲头十足,每天都要无数次用三截梯子练习爬城墙,张各庄有很多砖窑厂,他就使劲地快速爬到窑厂顶上。刘殿贵在练兵的同时还要去侦察北平城墙实况,天未亮前到那儿,天亮后用望远镜观察,把城墙上那砖头从上往下一块块数下来,计算出高度。侦察回来,刘殿贵和战友们就开始挖地道工事,在挖好的地道上面,用老百姓的门板柜板盖上一层泥土作掩护。他们很快就把地道挖到北平城墙脚下,这时上级传来指示,若大年三十晚上十二点,傅作义不签字投降书,人民解放军将万炮齐发攻城。刘殿贵不敢怠慢,坚持刻苦练习。在九十万人民解放军兵临城下的震慑下,傅作义接受了解放军提出的和平条件,并签订了《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消息传来,正在挖地道的刘殿贵和战友们快速撤离,作好进城准备。
1949年1月31日,这一天天没亮,刘殿贵随部队进城出发,天刚亮就到达了永定门外,步、骑、炮、装列队等待入城。为了行军,刘殿贵和战友们一律上棉下单,戴着没了帽徽的、毡绒的棉布帽子,从头到脚拾掇整齐干净。战友们又是理发又是刮胡子,棉衣刷了又刷了,刷得白了巴叽的,再把军功章戴上,让北平人民看到人民解放军的威武雄壮,英姿飒爽,就这样刘殿贵以暂新的军姿随部长浩浩荡荡地进驻了北平城。过了正月,进城部队庆贺北平和平解放,各连队战士连续多天扭秧歌,刘殿贵亲历了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1949年正月十五,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刘殿贵又将赴华中南征战。团长在誓师大会上发出动员令:打过黄河长江去,打到华中南去,解放受苦受难的老百姓。已淬炼三个年头的刘殿贵挺进华中南,第一仗攻打湖北黄安,大军南下,黄安城的敌军早已吓跑,逃得无影无踪。过了黄安,刘殿贵和战友们一路攻占了湖北的麻城、蕲春。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展开渡江战役,突破长江防线。刘殿贵和战友们在湖北蕲春长江段渡江,赶到江边,天下着大雨,国民党军早已把大船小船损坏。刘殿贵几经周转,找到当地的一个渡船老板,请求协助渡江,但船老板的船有个小窟隆,且船老板好几天没吃饭,因饥饿不愿渡船。怎么办,刘殿贵将没吃完的剩饭给船老板吃下,深情地告知他,人民解放军是为劳苦大众打天下的,一番热心的话打动船老板,战友们登上木船,用行军背包堵住小窟窿,冒着生命危险渡过长江。
入江西踏上江南的红土地后,老天爷和土地爷成了刘殿贵和战友们最可怕的敌人,头上大太阳,脚下烂泥地,又潮又热又闷。刘殿贵和战友们是北方人,最受不了的就是这种闷乎乎的湿热劲儿,浑身毛孔都像嘴巴大张着。刘殿贵和战友们克服暑热,一路南下征战,攻下太和县、武林县,直逼广州。1949年10月,刘殿贵在南下的夜间行军中,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和战友们一路高唱《三大纪律八项》,此时刘殿贵所在部队番号改为第四野战军四十三军一二九师三八五团三营七连。10月14日,刘殿贵所在部队攻打广州,广州守城敌军弃城,炸毁珠海大桥,一部分撤往海南岛,一部分逃往广西。
1949年11月,为粉碎白崇禧残部经钦州逃跑的企图,刘殿贵和战友们奉命合击,穷追不舍,追击到大山深处。刘殿贵因水土不服,拉肚子,发高烧,追逃的路上掉队迷路。身体虚弱的刘殿贵在山间路上昏睡着,一觉醒来,一匹白马站在他身旁,白马乖巧地跪下,刘殿贵爬上马背,骑马寻找自已的部队。天黑前,刘殿贵没有追上战友们,只好在山里的一个草棚子里过夜,夜间山里气温陡降,刘殿贵找来野草火烧暖身,找来野山芋充饥,烧糊的山芋吃到口里麻麻的。第二天天亮,天下着雨,刘殿贵骑着白马继续追找部队,一路爬山滑滑溜溜的,来到一个三叉路口,由于地形不熟,不知往那一方向走,好在白马识脚印,选择了朝着自已部队的那条路爬山行进。没走多远,刘殿贵听到枪声,那是自已的战友们在追击山上的敌军,前方隐隐约约看见部队的马槽。
刘殿贵轻轻地拍拍白马,十分不舍地将白马赶下山,他想白马救了自已一命,自已也要救救白马,在深山追敌军粮奇缺,部队不得杀掉马匹充饥。归队后,排长问刘殿贵追队的经过,才得知白马救了自已的战士,也就没有追究刘殿贵放跑白马一事。从1949年12月,广西战役结束,白崇禧集团除约2万人逃入越南法国占领区外,其余悉数被歼。刘殿贵和战友们南下华中南,征战河南、湖北、江西、湖南、广东、广西二十余城。凭一身纵横四海的豪情,见一路残阳如雪的沙场,刘殿贵随英勇的第四野战军从长春转战到广西,三千里征程,最后一直打到海南岛。
渡海攻琼
刘殿贵所在的第四野战军四十三军一二九师三八五团战士是东北人,没见过水也不会游泳,面对茫茫大海,浪急水高,"东北虎"变成了"旱鸭子"。他们一无渡海船只,二无空中掩护,三无海战经验,渡海作战困难重重。刘殿贵和战友们在海边搭起草棚子,铺稻草盖稻草,在一个小码头的避风港天天海练。他们由老百姓驾小渔船出海,在巅簸的海浪中练习撑篙、摇橹、划桨、掌舵和海上射击,登陆冲锋等动作。刘殿贵起初被海浪晃得头昏脑胀,呕吐黄水,有时把肚里的蛔虫都吐出来,经过多日的高强度训练,刘殿贵才慢慢地适应,学会驾船、掌舵。通过海练,一支陆军部队硬是练成了"海军陆战队"。
1950年3月,部队给刘殿贵和战友们每人发一个小橡皮口袋,里面装有饼干,预备登陆饿的时候填饱肚子,每人背一个小炮和一发炮弹,开始了第一次试探性偷渡。刘殿贵所在的四十三军和四十军连续组织四次偷渡,获得成功。他们中,有的安全返回,有的进入岛内,与琼崖纵队汇合。
同年4月16日晚,在雄壮的《渡海战歌》声中,雷州湾四百只战船在海面上矗起一片片帆桅的森林,顺风顺流,浩荡南下,直弛海南。刘殿贵和班里战友们乘坐小船出发,每人拿上一块木板,预防小船被打翻时救身,小船上有个电报员,随时向总部报告船只航行位置。黑夜中,刘殿贵乘着的小船趟过急流,第二天天一亮,渡海作战指挥部发出拉帆指示,迅速驶向海岸,终于要登陆靠岸了。要想登陆,刘殿贵就得走出海边的蚂蝗区,蚂蝗区令国民党军闻风丧胆。刘殿贵和战友们把裤脚袜子鞋带用两个绑腿绑好,不让蚂蝗进来,一口气走过蚂蝗区。
经过几天激战,四十三军和四十军先后登陆,随后向敌纵深推进。刘殿贵所在营攻打八所港,八所港敌军凭借军舰一艘,顽强抵抗,在强大火力攻击下,敌军抵挡不住,开始撤退。海水退潮了,刘殿贵沿海边追击,他跑得快,勇敢地冲上前,看见敌军旧船摞好高,战火早已把船烧着了,火光冲天。排长张哲山命令刘殿贵攻战敌指挥所,沿敌军的通讯电话线追击,因为是最后一仗,部队要求不伤不打死敌兵。刘殿贵按照排长指示勇往前冲,碰到投降兵交给后面战友。突然一投降敌兵回头一枪打向刘殿贵,打破刘殿贵的衣服,烫了一下大腿,刘殿贵抬手连开两枪,打倒两个敌兵。此时正好退潮,敌兵舰不得不后退,排长命令刘殿贵射击敌兵舰,刘殿贵和两名战友登上敌舰,一边攻打舰上敌人,一边攻打舰下敌人,两百发子弹全部打光,终于攻下敌指挥所,取得攻打八所港战斗的胜利。在这场战斗中,刘殿贵英勇无畏,立下战功。随军记者采访刘殿贵,并在《海南前线报》报道刘殿贵的英雄事迹,部队给刘殿贵记大功,刘殿贵获得了"解放海南岛"和"渡海英雄"两枚奖章。这场战役,成为刘殿贵一生中最珍贵的记忆。
1950年5月1日,红旗插到天涯海角,渡海作战部队在琼崖纵队的密切配合下,歼敌总计3.3万人。海南岛全境解放,标志着四野胜利完成了从东北挥师南下底定南海的伟大壮举和不朽使命。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