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治“已病”向治“未病”推进!国家卫健委:推广三明医改经验 扩大全国医改成效

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天在福建省三明市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发挥典型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国医改工作扩大成效。

国家卫键委表示,我国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改善,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了77.3岁,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一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高水平重点专科得到扶持发展,84%的县级医院达到二级及以上医院水平。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制度不断完善,中国特色服务全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基本建立。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日前将三明市作为全国医改经验推广基地,积极开展医改培训。各省份均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具体方案,借鉴三明经验加大关键环节改革力度。

福建三明医改九年多以来,医药方面:减少药品耗材支出124亿元,医疗方面:三明市22家县级及以上医院医师平均收入由2011年的5.65万元增至2020年的16.93万元。医保方面:城乡居民医保住院患者次均报销比例由46.25%提高到67.56%。从2017年开始探索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后,虽然报销比例逐年提高,医保基金反而累计结余超过20亿元。而在居民健康方面:在人均医疗费用约为全国平均水平一半的前提下,三明全市人均预期寿命是 79.82 岁,比全国平均高出了2.52岁。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司长 许树强:我们要做好指导督导,推动三明医改的经验,在各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围绕大病重病在本省解决、常见病多发病在市县解决、头痛脑热在乡镇解决这样一个目标,要加快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推进有序就医格局的形成。

经过9年多打磨 三明医改模式日趋完善

从2012年启动的三明医改模式经过9年多的打磨,整个医疗体系运转日趋成熟完善。从最初的治混乱、堵浪费,到建章程、立制度的第二阶段,再到现在的治未病大健康,三明医改在不断摸索创新中已经迈入了3.0时代。三明医改的敢为人先究竟先在哪里?其经验对各地的医改推进有何借鉴之处?

三明沙县水美村65岁的村民陈生清,去年不幸查出了乳腺癌。一年多来,陈生清检查、手术加上8次化疗和25次放疗一共花费了13万多元的医药费,经过第一次医保报销、第二次大病救助和民政补偿,再到第三次精准补偿,一共报销了医药费11万多元,个人自付18000多元。现在她的身体已经恢复了。陈生清现在每三个月到医院复查一次,检查加上开药自付部分也只要20多元,剩下全部由医保直接减免报销。 

福建三明水美村村民 陈生清:现在医保政策很好,也不要花多少钱,不要担心了,就有病尽管去看。 

在这次看病前,陈生清其实想放弃治疗了,主要原因是在10年前她曾经做过一次甲状腺手术,当时医疗费花了5000多元,医保报销后自付3000多元,按照医生之前的估算,这次乳腺癌肯定要花费10万元以上,而她全家的年收入才两万多。

在医改前的2010年,三明市职工医保统筹基金亏损1.4亿多元,2011年亏损扩大到2亿多元,逼近财政承受极限,可以说三明医改是医保穿底倒逼出来的改革。

早在2009年国家出台新医改方案时在顶层设计上已经明确了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提出公立医院改革取消药品加成、收支两条线等改革方向,遏制快速上涨的医疗费用,但三年过去了却少有地方顺利推行,因为降低药价、改变医院体制机制就要触及多方利益,而三明医改的第一个敢为人先就是先从医改深水区里啃硬骨头开始。 

三明市副市长 医改领导小组副组长 张元明:改革前三明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也存在着政府管理体制不顺,医药费用快速增长,药价虚高,药品流通混乱,同时我们医保基金还收不抵支,存在这样的一些问题和困难。 

三明医改的举措是率先在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集中招标采购,对重点药品实行监控,严格执行“两票制”,防止过票、洗钱,保证耗材和药品出厂即入院,挤掉流通环节的层层加价。政策仅仅实施一个月,药品总费用就下降1600多万,而且逐月下降,到2015年已累计节约药费17.95亿元。节约出来的医保基金用在哪里才能最大程度发挥改革作用?三明的做法是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和医院薪酬改革,让医生、医院享受到改革的红利,从而积极的参与进来。

福建三明市沙县总医院党委书记 万小英:原来我们老百姓看病的钱都掏在买药上,都到了医药流通环节去了。真正作为主力军的医生,他可能辛辛苦苦的付出,但是他的劳动价值没有得到认可,现在把价格调上去了,那就真正的去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而不是说靠附加的东西药品耗材来让医生体现价值。 

三明医疗服务价格先后调整9次超过800项,彻底突破了此前僵化的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权限。医院实行全员目标年薪制、年薪计算工分制,切断医院人员工资与药品耗材、检查化验收入的直接联系,遏制医务人员大检查、大药方问题,考核目标不再是创收而是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等,以沙县总医院为例,主任医师诊费从改革前的7元调整到45元,医保报销18元。2015年总台记者在沙县总医院采访时,副主任医师谢显金的年薪从改革前的7万多元涨到将近18万,而现在沙县总医院的副主任医师年薪已经达到25万左右。 

福建三明市沙县总医院院长 谢显金:在改革前自我满足感很强,但是能力应该是偏弱的。这几年随着病人的增长,我们医务人员通过自身努力,整个医院的整体水平也大幅度提升,留住了相当多的原先我们基层没办法胜任的一部分病人。 

三医联动中的医药、医疗在改革后发生了巨变,而这些变化都必须靠主引擎医保来保驾护航。三明改革前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由人社和卫生计生部门分别经办,造成重复参保、管理成本高、资金使用效率低,这也是医保基金收不抵支的重要原因。2013年6月,三明将碎片化的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农合三保合一, 26家经办机构整合组建市级医管中心,基金由市级统筹。先后实行住院次均费用限额付费、部分单病种付费、按床日限额付费等复合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节约医疗费用近7000万元。

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 黄如欣:如果任何一个环节没有动起来的话,我觉得医改要成功都是非常难的。三明医改最终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也就是最后让大家都能够受益,也就是体现我们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和老百姓能够有获得感。

医改逐渐从治“已病”向治“未病”推进

三明市割裂了以药养医的利益链,为医改进一步深化腾挪出了空间。如今,三明市着眼全民大健康理念,医改正逐渐从治“已病”向治“未病”推进。下面我们来看一位村医的故事,这位离老百姓最近的“健康守门人”,从他身上,我们不难看到改革带来的变化。

位于福建省中部的尤溪县是三明市人口最多的一个县,郑贞权是尤溪县文峰村的一名村医,虽然是星期天,但是村卫生所的病人也陆陆续续没有断过。

福建三明市尤溪县西城镇文峰村 村民:我来这边拿高血压的药,医保卡也可以刷县里面报(百分之)80,这边百分百报,我就来都来这边看,更方便更近。

福建三明市尤溪县西城镇文峰村村医 郑贞权:平均每天是20到30个(患者)左右吧,我们这一般得了慢病,还有这些常见病,在农村有常见病、多发病这些。

2001年郑贞权刚从卫校毕业,那时候他可想象不到现在的场景。 

福建三明市尤溪县西城镇文峰村村医 郑贞权:因为那时候感觉在这边做好像没什么前途,因为村里面又不能刷医保,然后其他像我们其他设备之类也跟不上,都是很多人去县城里面看(病),像我们(村医)原来都是像那个没人管的小孩子一样,都是自生自灭。

当时,看不到希望的郑贞权离开了家乡,也放下了苦学多年的专业,到县城开起了小吃店。那时候,跟郑贞权同样想法的基层医护人员不在少数。

曾维荣从2004年开始就在尤溪县当地卫生院当院长,那时候他最头疼的就是怎么能留住手底下为数不多的医生。

福建三明市尤溪县总医院西城镇卫生院执行院长 曾维荣:当时我刚毕业的时候卫生院还有20几个员工,到我2004年当院长的时候那员工只有12个当时就是基本的工资发不出去,所以陆续陆续的也离开了卫生院去自谋职业。当时乡村卫生院这边的工资是由乡镇财政统筹,乡镇政府当时也没什么钱,那我们就是有个给医生下指标,包括开药的指标、看病人的,按这个抽成(发工资)。 

2017年4月,三明市重塑了公立医疗体系——确定一家区域范围内实力较强的综合医院为总医院主体,将其他的基层医疗机构整建制划转入总医院,实行人、财、物和经营统一管理。尤溪县原来的县医院和中医院以及1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12个村卫生所统统整合到一起,“成为一家人”,组建紧密型医共体——县级总医院。成立总医院之后,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成为一家单位,县医院开始帮卫生院提升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管理的质量。

福建三明市尤溪县总医院西城镇卫生院执行院长 曾维荣:成立总医院以后,总医院对于我们分院,人、财、物高度统一的三统一管理。特别是养老保障也进行了统一的管理,这个对村医来说是个好事儿,他原来没有依靠,在百姓中的信任度也比较低,通过我们公家给他管理,他有一个组织,有一个依靠,感觉老百姓对他信任度也提高了医保也开通了到我们村里去,都能够报销了。

看到了家乡的变化,2017年郑贞权通过学习考上助理医师,他重新回到文峰村干起了村医。 

福建三明市尤溪县西城镇文峰村村医 郑贞权:像现在收入也还可以,又能帮大家,有的病号看完了,给你个谢谢,给你一个谢谢的眼神,感觉有点欣慰。虽然说钱赚多赚少,还是感觉付出还是有价值,有获得感、满足感。 

2020年,尤溪县西城镇19个乡村实现乡村医生全覆盖;乡村医生平均年龄从54岁下降至45岁,平均每年的收入超过7万块钱。今年,村医里还有了第一个90后。

福建三明市尤溪县总医院西城镇卫生院执行院长 曾维荣:每年大概10名的名额,主要是针对各个乡镇分院,空白村没有村医的进行培养,签订了服务的协议,要服务满15年原来没改革前我们琢磨怎么赚钱,然后后面工资有保障了,琢磨着怎么治病,改革了还有一些效益,那就琢磨着怎么防病,使老百姓健康有保障。

如今,三明市41个县都成立了总医院,大部分县成立了慢性病管理中心,跟踪慢性病患者,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部分县总医院还推出了远程诊疗服务。对于慢性病的患者而言,他们在县医院接受了治疗之后,回到基层仍然受到的是总医院的连续性服务,疾病管理的情况,也在健康管理部的随访记录中。目前,三明的县域就诊率达90.76%,基层就诊率57.36%。

三明市尤溪县总医院党委书记 杨孝灯:那总医院它已经不是说单纯的一个医院,而是一个县域的健康保护组织。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撬动全民大健康 

县乡村三级医院合并成一个总医院,这样的行政改革必须有壮士断腕般的决心。然而,要让分级诊疗走的更长远,大健康的概念深入人心,还需要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作为杠杆。

三明市以前的医保基金是市级统筹,各县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医院存在争抢病人,甚至开发病人、开大处方的冲动。自2017年起,三明市将县、乡、村三级公立医疗机构统筹为一个责任共担、利益共享、人财物事一体化的整体,随之配套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应声上马。三明市根据医疗保障水平和药品耗材的价格,设定医疗服务价格和报销比例,按县域、年度、人头的标准将医保基金打包,提前发放到各总医院,原则是总额包干、超支不补、结余留用,推进医保制度与医共体建设相衔接。

三明市副市长 医改领导小组副组长 张元明:如果有节约的医保基金,可以作为医院的结余性收入,我们的目的就是从理念和行为改变医务人员,让医务人员更多的参与到让我们老百姓少得病,晚得病,晚得大病的各项工作之中。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可以遏制按项目付费下的过度服务问题,促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诊治。老百姓健康水平越好,生病越少,医务工作者拿的工资才越高。不过,专家表示,一个配套问题则是与新支付方式对应的监管策略调整,要从原来的防范“过度服务”转向“服务不足”、“推诿服务”和“高套病种”等行为。

三明市副市长 医改领导小组副组长 张元明:我们是专门对医疗行为有一个信息化的监管,比如说你这个诊疗行为,我们觉得有疑点你有哪些情况,你要马上进行调查,然后你要反馈也要说明,我们对这个疑点的行为要进一步的核实之后,确定为比如说你是治疗不足或者治疗过度,我们是要进行相应非常严厉处理的。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