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篇题为《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文章刷屏,引发无数同情和反思。那么,困住外卖骑手的系统,到底该如何调整和改善?
12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的《浙江省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实施办法》,提供了一份参考答案。如其中规定,企业平台应发挥数据技术优势,合理管控劳动者在线工作时长,对连续工作超过4小时的,应当设置不少于20分钟的工间休息。
这意味着,网约车司机、外卖小哥等靠网络平台接单的劳动者,会有一个“强制休息20分钟”的时间。
类似地,八部门最新发布的《关于加强交通运输新业态从业人员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也要求:科学确定驾驶员工作时长和劳动强度,保障其有足够休息时间;不得以冲单奖励等方式引诱驾驶员超时劳动。
在技术上,“强制休息”并没有什么难度。不管是网约车平台还是外卖平台,都可以实时监控到接单人员的奔波状况。大货车和大客车都能做到让司机强行休息,外卖和网约车同样可以通过停止接单来做到。
争议也不是完全没有。和大客车、大货车司机相比,外卖小哥的疲劳,似乎更多的是和自己的人身安全相关,没有大客车那样显著的危险性和危害性。如果强迫外卖小哥休息20分钟,也许会影响到他的接单量和具体收入。
不过,这样的担忧显得有点多余。长期以来,人们感叹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困在系统”里,是指他们看上去虽然从事的是较为自由的职业,但是由于一个考核系统的存在,每个人都不得不疲于奔命,早已经失去了企业最初许诺的“自由”。
一旦开始接单,他们往往会无休止地接下去,因为除了每一单的收入,接单多了还有额外奖励,而每一分钟的劳动,都可以直观转化为金钱。最终,我们看到的景象是,外卖小哥在马路上骑行飞奔,在小区里奔跑,瞬间冲出电梯,这种生存状况无疑是让人担忧的。
最近媒体报道的一些案例也显示,外卖服务水平似有下降趋势,涉外卖骑手交通事故纠纷也呈不断增长趋势。而在新闻中,有外卖小哥甚至因为被打差评行凶,导致人员伤亡。这些都告诉我们,就整体来看,外卖小哥和网约车司机的劳动强度已经相当大,到了一个不得不调整的临界点。
相信所有人(包括外卖员自己)在内心都会渴求“慢一点”,很多网友更是主动留言,表示并不在乎晚几分钟接到送餐。但是,那个“系统”就像是一个自行运转的无情机器,完全停不下来。所谓“困在系统”,就是指有一个这样的闭环,单纯依靠内部调整无法打破。
在这种情况下,借鉴公共交通领域应对疲劳驾驶的措施,让外卖小哥强行休息,工作4小时、休息20分钟,是一个相当合理的办法。打破“封闭系统”,需要这种刚性的外力。它会提醒劳动者注意劳逸结合,获得适当的休息,对改善劳动者身体状况和提升服务水平,都会有积极的意义。
当然,还是要认识到,强制休息只是打破“系统”的一个手段,我们也不能指望仅靠这样一个措施,就彻底改变外卖员和网约车司机的境遇。整个系统生态的改善,还需要劳动者、平台和劳动监督部门的共同努力、长期努力。
只是方向无疑是明确的:在平台利润、个人付出以及劳动者的收入和尊严之间,最终要达成一个更好的平衡。外卖、网约车在国外也被称作“非正式经济”,它的总趋势,就是要不断正式、正规起来,让劳动者逐步获得法律给予的保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