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荆州报道:荆州地处江汉平原腹地,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是全省规模最大的水稻集中产区。近年来,荆州市着力发展优质稻产业,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但产业优势仍不明显。荆州市政协常委、长江大学教授方守国提交提案《关于加快推进荆州优质稻产业发展的建议》,为荆州推进优质稻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作为长江大学农学院教授,方守国深耕农学数十载,他认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优质稻米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荆州常年水稻种植面积700万亩,产量400万吨,是全省规模最大的水稻集中产区,水稻产业的发展壮大是荆州农业未来成败的关键。目前,荆州优质稻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优质高效品种不足、米业及其品牌不强、产业发展配套条件不健全等问题。
荆州市政协常委、长江大学农学院教授 方守国:简单来说好吃的米品种比较少,特别是缺乏适合我们当地种植的优质的稻米品种,我们在超市可以看到荆州人吃不到荆州的大米,大部分的优质米都是东北,京山的桥米等,对于产业化来说的话要提质增效,增加种植户的经济效益。
《关于加快推进荆州优质稻产业发展的建议》中提出,荆州应将优质稻产业发展作为农业发展的长期核心工作,要加强优质稻品种的筛选与培育,规范优质稻保优栽培技术,通过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相关核心企业发展壮大,实现荆州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和优质稻产业提质增效。
荆州市政协常委、长江大学农学院教授 方守国:种子是核心,规范化的种植是保障,通过引进或者是联合培育产业,提升荆州稻米的影响力,打造在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的品牌。
针对优质稻产业发展现状,荆州市围绕“品种优化、品质提升、品牌营销”三个重点,加快推进优质稻产业发展。优质稻生产面积稳步提升。
荆州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 曹建刚:绿色高效模式加快推广,今年我市虾稻面积有300万亩左右, 比上年提高26万亩。鸭蛙稻模式2.5万亩,比上年提高5000亩。 稻菜、稻菇等万元田高效模式在荆州区、江陵县、监利市等地开始兴起。
今年荆州利用部级绿色 高质高效、商品粮大省奖励用于粮食生产发展资金项目等创建水稻高产高效示范面积达30多万亩。各地加快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水稻“二品一标”面积247万亩,占比 35%。全市水稻标准化生产水平和品牌知名度逐步提升。
荆州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 曹建刚:"荆州大米"区域公用品牌正在积极申报,公安县芦花荡米、监利大米、石首鸭蛙稻米、洪湖再生稻米在大力推广。优质稻米产业链建设稳步推进,我们已制定优质稻米产业链实施方案,建立了“二库一清单”,优质稻米产业链项目正在稳步实施。
(记者:胡嫚嫚 胡威虎 编辑:匡月晴)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