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把家安在网箱边 饲养“国宝”见证长江生态变好

在“中国江豚之乡”荆州石首市,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江豚“天天”和“萌萌”正在网箱里欢快游弋,不时跃出水面呼吸。网箱旁,饲养员丁泽良正埋头记录水文数据和江豚的活动情况。  

十多年前,丁泽良还是一位渔民,随着长江生态保护力度加大,他“洗脚上岸”,变成了江豚保护区的饲养员。今年是丁泽良陪伴江豚的第13个年头。为了照顾好江豚,他把家安在网箱外屋,与它们“形影不离”,成了江豚最亲近的人。

三代都是渔民

“我13岁上船,靠捕鱼养家糊口。”今年54岁的丁泽良说,他是丁家第三代渔民,长江养育了丁家几代人。他的祖父从湖南南县迁到湖北公安县,后又举家迁到石首长江故道的天鹅洲渔场定居,世代以捕鱼为生。

丁泽良回忆,父亲曾置办了3条渔船,一年中除了汛期的几个月在岸上种地,其余大多数时间则在船上捕鱼。

为了分担家庭负担,在很小的时候,他便跟着父亲学习传统的捕鱼方法。初中便辍学回家,给父亲当帮手。

“在旺季,一天能捕1000多斤鱼。”丁泽良说,船上的生活异常艰苦,一条排水量5000斤的船用于生活起居,船上用木板铺了三个简易的床铺,供一家七口居住。还有两条排水量达500公斤的船,用于捕捞生产。

丁泽良回忆,有一次捕鱼时遭遇暴风雨天气,雨水随着风浪冲进船坞,淋湿了整个木床,惊醒了睡梦中的一家人。“那样艰险的经历对渔民来说是家常便饭。”

变身江豚守护者

1992年,长江天鹅洲长江故道,被划定为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对鲸类动物进行迁地保护的保护区。丁泽良随着天鹅洲渔场500多渔民“洗脚上岸”。

2008年冬的一天,丁泽良和妻子回家时,路过天鹅洲长江故道,看见江面都结了冰。他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时有一头江豚挣扎着用后背撞击冰面,试图通过破损的冰洞换气。那一幕让丁泽良夫妇对国宝江豚心生怜爱。

2009年3月底,丁泽良在天鹅洲水域发现一头浑身长满“水霉”的江豚,在水中缓缓移动。他感觉江豚的状态很不正常,于是赶紧向保护区报告。

专家监测发现,多头江豚出现丁泽良看到的症状,于是捕捞了两头生病的江豚,转移到保护区的网箱中治疗,但却又缺乏饲养员。

考虑到丁泽良此前是渔民,熟悉长江及天鹅洲保护区的基本情况,又多次参与过科考捕豚活动,保护区于是邀请他照顾生病的江豚。对江豚满怀情感的丁泽良,放下渔民身份,变身江豚守护者。

每天定时喂食,监测活动情况,记录水情和气象信息……在丁泽良的悉心照料下,两头江豚逐渐恢复健康。后来,保护区给两头江豚取名,雄豚叫“天天”,雌豚叫“娥娥”。

把江豚当做家人

经过长期“交往”,生活在网箱的江豚“天天”“娥娥”逐渐性成熟。在人工繁育技术的支持下,2016年5月22日凌晨3时许,“娥娥”顺利产下雌性幼豚“贝贝”,它也成为全球首例人工网箱繁育技术产下的江豚。

为照顾好这“一家三口”,丁泽良干脆将家搬到网箱的外屋,与江豚做邻居。“我几乎是24小时值班,手机3小时响一次闹钟。”丁泽良说,除了定时监测各项数据,他还要随时查看幼豚是否有呼吸换气的声音,生怕出现任何纰漏。

“他待江豚比自己的外孙都亲!”丁泽良的妻子杨立群说,两个外孙曾多次抱怨外公从不花时间陪他们玩耍,却整天陪着江豚。

经过科研人员和丁泽良的悉心照料,去年,“贝贝”结束了4年的网箱生活,回归自然水域,这标志着人工繁育江豚技术的进一步成功。

去年6月中旬,“天天”“娥娥”的二胎“萌萌”降生,“娥娥”却不幸去世,留下了嗷嗷待哺的幼豚。

“那段时间是他一生中最难熬的日子。”妻子杨立群说,丈夫每天24小时连轴转,把全部的心思和精力都放在照顾江豚上面。

从江豚幼崽就开始全人工喂养,这是全世界没有的先例。突然断奶的“萌萌”还没有学会摄食,这让丁泽良陷入苦恼。

“那段时间,他和萌萌一样,越来越消瘦。”杨立群说,长期的超负荷工作让丈夫的心脏旧疾复发。

为引导“萌萌”学习张口进食,丁泽良精心挑选了新鲜小鱼。一条、两条、三条……半个月不厌其烦的坚持,慢慢地“萌萌”不仅学会了摄食,食量还逐渐增加,这让丁泽良信心大增。

其间,断奶的“萌萌”因过早摄食鱼类,肠胃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在专家的指导下,丁泽良又将治疗药物注射到小鱼体内,然后逐一喂给小家伙吃。

一个月后,奇迹出现,江豚“萌萌”的肠胃功能得到改善,各项指标恢复正常,紧锁眉头的丁泽良脸上再次洋溢着笑容,时不时呼喊“萌萌”为“小帅哥”。

长江生态不断提质

“我要逐步训练它吃活鱼,等它各项指标达到野外生存要求,就能放归大自然。”丁泽良说,江豚“萌萌”就像自己的孩子,尽管不舍,但回归大自然是最好的选择。“我不想江豚步白鱀豚的后尘,遭受灭绝。”

据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徐春永介绍,最新的科考数据显示,长江干流监测到江豚1012头。“这意味着江豚就地保护取得明显成效,江豚种群数量明显增加。”

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长江禁渔和打击非法捕捞等工作的开展,长江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徐春永说,保护区近年来陆续救治了10余头受伤的江豚,加上外地迁入的江豚,天鹅洲保护区的江豚种群数已达到101头,而且每年以约9%的增长率增加。

为了避免近亲繁殖导致江豚种群退化,该保护区还与长江流域的其它迁地保护区进行江豚种群基因交换。上周,2头雄性江豚从安徽铜陵“入赘”天鹅洲保护区,进行自然繁育。

“从2015年的首次输出开始,保护区已累计向外输出江豚24头。”徐春永说,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经成为全国最丰富的江豚种质资源地,其迁地保护工作已被公认为“世界上首个豚类迁地保护的成功案例”。

与此同时,天鹅洲保护区的人工辅助网箱繁育技术的不断成熟,为长江江豚的科研和繁育提供了保障,长江生态文明和生物多样性将进一步提质升级。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