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不懈努力,区域发展布局破题开篇、成势见效,形成一个近2万亿元和两个超5000亿元龙头城市带动格局,对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形成战略牵引和强劲支撑。2022年,区域发展布局如何纵深推进?县域经济如何突破性发展?2月7日召开的全省深入实施区域发展布局暨县域经济发展大会上,三个城市圈(群)龙头城市武汉、襄阳、宜昌,区域性中心城市代表黄冈、荆州、十堰,县域经济“三百”工程代表汉川市、天门市、恩施市作了发言。本报对大会发言进行摘登,以飨读者。
武汉市
推动武汉城市圈同城化成势见效
过去一年,武汉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勇担省委赋予的“一主引领”重大责任,携手八个兄弟城市,同题共答、同城共进,全力推进武汉城市圈同城化破题开篇,城市圈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武汉经济总量达到1.77万亿元。今年,武汉市将聚焦聚力推进“强核、壮圈、带群、兴区”,推动全市疫后发展再续精彩、城市圈同城化再上台阶,全力打造最具活力、最具竞争力、最具影响力的省域城市圈。
一是在强核上挑大梁。锚定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总体定位,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奋力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强化创新策源功能、强化产业支撑功能、强化枢纽链接功能。
二是在壮圈上当先锋。突出交通为先、产业为基、民生为本,强化抱团发展、主动融合,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实施“打通断头路瓶颈路攻坚年”行动,推进50个断头路瓶颈路项目、25个高速公路项目、11个轨道交通项目、12个航运中心项目建设。
三是在带群上打头阵。加强与“宜荆荆恩”“襄十随神”南北列阵协同联动。深化产业梯度转移、深化科技创新合作、深化统一市场建设。
四是在兴区上做表率。拉升标杆,着力增强市域经济全国显示度,做优区级经济、壮大园区经济、培强县域经济,力争新增2个千亿区、1个2千亿区。
襄阳市
奋力打造北部列阵主引擎
2021年,襄阳经济总量突破5300亿元,“襄十随神”城市群经济总量接近9000亿元。2022年,襄阳将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加快建设中西部非省会龙头城市和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切实发挥北部列阵主引擎作用,奋力打造全国非省会城市群重要增长极。
引领区域发展实现新突破。扛牢中心城市责任,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要求,抓紧编制城市群国土空间规划。开工建设呼南高铁襄阳至荆门段,推进西安至十堰高铁湖北段及雅口枢纽、新集电站、唐白河航运开发等重点工程,推进24个交通“硬联通”项目。做大做强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六大产业集群。
推动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深度融入全省“51020”产业体系,加快推进比亚迪刀片电池、吉利硅谷等重大项目,抓好13条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奋力冲刺万亿工业强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做强10条现代农业产业链,擦亮“中国有机谷”公共品牌。深入实施县域经济“三百战略”,推动枣阳百强进位,谷城、宜城、老河口冲刺百强。
促进城市能级实现新提升。坚持适度超前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将实施中心城区城建项目193个、总投资1684亿元,促进城市拓空间、优形态、强功能、提品质。
宜昌市
力争4个县市区GDP迈上千亿级
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去年宜昌经济总量站上5000亿新台阶,“宜荆荆恩”城市群经济总量达到1.1万亿。今年宜昌将坚决扛起全省南部列阵主引擎责任,勇担打造中西部非省会龙头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使命,对标先进、主动争位,带动“宜荆荆恩”城市群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
坚持互利共赢,全力带动区域发展。聚焦“强核、壮圈、带群、兴县”,协同推进交通硬联通、产业大协同、要素大流动,实现互补型合作、差异化发展,共同把“宜荆荆恩”打造成全国非省会城市群典范。携手兄弟市州加快“宜荆荆恩”城市群48个重大项目、69个重大事项落地实施。今年开工11条瓶颈路,打通建成1条断头路、2条瓶颈路,力争3年内全面消除断头路、瓶颈路。
坚持能快则快,全力壮大经济规模。按照高于全国全省、高于中部同等市州、高于“十四五”年均增速的要求,确定经济发展目标。宜昌进一步做大量级、做强能级,冲刺全国百强城市50强。加快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突破性发展县域经济,力争宜昌5年内4个县市区经济总量迈上千亿级,宜都、枝江冲刺全国县域50强。
坚持主城引领,全力提升城市功能。全面实施总投资7432亿元的城建、交通两个“五年攻坚行动”,加快城市东进、北拓、中优,力争五年内城区新增建成区面积70平方公里。
黄冈市
凝心聚力推动发展量质齐升
去年以来,黄冈市积极融入全省区域发展布局,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各项工作质效提升,发展态势稳中向好。
坚持以“五同”为抓手,全面融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坚持产业转移精准化、配套服务集成化,统筹推进黄冈高新区与东湖高新区对接、团风县与长江新城对接、临空经济区与花湖机场对接。加快光谷科创大走廊黄冈功能区建设,做实黄冈(武汉)离岸科创中心。加快TCL智能制造产业园等产业同链标志性项目建设,接续推进137项重点工作、43个重点项目落地。深化小池与九江、散花与黄石等跨江协同发展,促进经贸、投资、民生等合作共赢。
坚持以“三力”为目标,全面推动市域发展布局成势见效。一是加快主城崛起,提升中心城区集聚力。二是强化两带协同,提升市域发展驱动力。三是做实多点支撑,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进一步完善评价办法、强化激励机制,全力支持武穴、麻城在全省“三百工程”中争先进位。
坚持以“三化”为路径,全面筑牢高质量发展坚实支撑。加快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进程,深入对接全省“51020”现代产业集群,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每月举办“集中签约+集中开工”活动,加大技改力度,强化技术创新,做大做强光电子信息、大健康、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
荆州市
冲刺3000亿经济总量
省委、省政府赋予荆州加快建设鄂中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历史使命。荆州将知重而担、拼搏实干,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以“五区五中心”为支撑引领,推动经济总量、工业总产值双双冲刺3000亿元,为全省再续精彩贡献荆州力量。
强化产业支撑,实现经济量级新跨越。培育壮大4个千亿产业,加快发展6个过500亿产业,培优锻强11条优势产业链。统筹实施产业链提升、技改提能强基、数字创新引领、市场主体倍增“四大工程”,加快建设华鲁恒升、金山化工、玖龙纸业、亿钧耀能等一批百亿项目。
强化城区领跑,实现城市能级新提升。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建设区域性先进制造业中心、科教创新中心、交通物流中心、消费中心、荆楚文化传承发展中心,全面增强要素集聚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区域辐射能力,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
强化区域联动,实现发展层级新突破。主动对接武汉城市圈,推进与武汉经开区共建洪湖新滩经合区。深入实施县域经济发展“三百工程”,推动松滋市冲刺全国百强,公安县冲刺全省县域经济20强。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广“公安经验”,增强县城人口吸附力和经济承载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造特色水产、优质稻米、菜籽油、生猪4条产业链,打造江汉平原乡村振兴示范区。
十堰市
以“一域精彩”为湖北全局添彩
2022年,十堰市将围绕基本建成鄂西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新目标,以“一域精彩”为湖北全局添彩。
聚焦繁荣在主城。提升城市实力,着力增强城市功能,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建设智慧十堰和汉江新城。积极融入“襄十随神”一体化发展,加快四地汽车、文化、特色农产品等产业对接、品牌共建,大力推进国家鄂西香菇产业集群建设。做大做强“一主三大五新”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布局新能源、智能网联等下一代汽车,努力实现“经济倍增、跨越发展”,确保主要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高于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城市。
聚焦倍增在县域。鼓励县市区对标沿海发达县市比拼赶超,每年至少建设一个2000亩以上工业园区、引进一个30亿元以上及若干个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围绕强链延链补链,培育壮大卫浴、电子、纺织、循环经济等产业园区和一批新兴产业。大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进一步明确县城发展定位和区域布局。
聚焦振兴在乡村。持续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健全食用菌、茶叶等六大农业产业链,整合形成“中国好水”“武当山茶”等区域公用品牌, 创建国家绿色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
汉川市
全国百强位次继续进位
2021年,汉川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53亿元,增长14.8%,汉川经济开发区获批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下一步,汉川市将锚定“百强进位”目标,加快建成“三区一城”,确保3年内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全国百强位次继续进位。
创造条件、发挥优势,加快建成“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先行区”。实施轨道交通“联网工程”、高速公路“加密工程”、快速通道“连接工程”、黄金水道“提升工程”,积极推进沿江高铁、武天高速、武汉城市圈大通道汉川段建设,加快推进武汉轨道交通向汉川延伸。一体推进武汉经开区汉川合作共建产业园、百年四台绿色智造汉川产业园、长飞汉川科技园建设,主动融入武汉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生态优先、升级转型,加快建成“汉江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引领区”。发挥千年湖乡的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积极创建水美乡村建设试点示范县市,彰显“生态汉江、唯美汉川”城市特质。
产业第一、项目为王,加快建成“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完善“5+5”产业链链长制,全力推进工业经济五年倍增计划。
提升品质、彰显特质,加快建成“江汉平原滨江园林城市”。按照“再造一座新城、改造一座旧城、升级一座工业城、嵌入一座文化旅游城”的城市发展方向和路径,大力实施城乡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加快推进“四城并进”。
天门市
锚定目标全力冲刺百强
天门市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锚定“创新先行、冲刺百强、谱写新篇”目标定位,力争今年进入全国百强。
战略支撑有力,冲刺百强有信心。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县域经济“三百工程”,把天门列“百强冲刺”梯队,为天门高质量发展明确了目标定位;全力支持武汉城市圈做大做强,为天门更深层次开展产业承接、要素对接、创新链接提供了重大机遇。天门主动对接武汉“光芯屏端网”,突破性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建设芯创电子信息产业园、京东方配套产业园;积极融入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加快建设天门(武汉)离岸科创中心,全力冲刺百强。
基础底盘稳固,冲刺百强有支撑。今年,天门市将聚焦百强目标要求对标找差、补短强弱,制定冲刺百强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制定《2022年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从做大经济规模、做优经济结构、做强市场主体、做足经济活力、做优发展环境方面,对各项指标进行项目化、节点化、清单化落实。
发展态势强劲,冲刺百强有底气。沿江高铁天门段、武天宜高速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动工建设,天门交通将从“边缘”向“前沿”转变。
精神状态饱满,冲刺百强有决心。全市形成“一切向发展聚焦、为发展开路”的共识。“争先进位”正融入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各领域,推动市直单位从行政管理向项目建设、产业发展、要素保障全面发力。
恩施市
争当“百强储备县市”排头兵
恩施市将主动融入全省区域发展布局,抢抓“宜荆荆恩”城市群建设机遇,立足大生态,构建大交通,发展大旅游,打造大产业,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争当“百强储备县市”排头兵。
做特支柱产业,夯实发展支撑。主动融入“51020”现代产业集群,充分挖掘民族风情、富硒资源、优质茶叶、旅游康养、绿色生态等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恩施玉露茶、恩施硒土豆等特色农产品,力争创建3家以上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卖资源、卖原材料向卖产品、卖品牌转变,打造独具特色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
做强中心城市,提升发展能级。持续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深入落实“强州城”战略,与州高新区、宣恩县抱团发展,加快推动沪渝蓉高铁恩施段、恩施机场迁建、恩施市至宣恩县快速通道等重大项目落地见效,提升城市品位,拓展发展空间,加快建设特色型区域中心城市。
做实乡村振兴,筑牢发展底板。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动态监测机制和“1+1+1”帮扶机制,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
做优营商环境,释放发展潜能。加快推进智慧恩施(二期)项目,深化城乡一窗通办“综窗”改革,推广设立“办不成事窗口”,力争“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10件。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