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荆州报道:在乡村,很多事物看上去有些守旧、一成不变,显得“俗味”十足,但这里的“俗”,是乡村里特有的那种民俗、乡俗。无论时代怎么变迁,这些传承下来的“俗味”,都让“年味”愈发的人间烟火气。《年味洪湖》今天就带你走进洪湖的“年味”。
龙口镇位于湖北省洪湖市中南部,千年时光中,这座江边的小镇静静地倚在这里,在时间的洪流中流露着她独特的韵味。
一大早,龙口镇文化站的院子里就围满了人,书法老师们挥毫泼墨,写下一副副春联,赠送给前来的村民。大家脸上都带着喜悦、幸福的笑容,分享着节日的喜庆。送春联是传承祝福,吃特色美食是传承祝福,就连龙口这个名字也传承着祝福。
千年龙口,传承不朽
“脚踏腾云洲,心源故里传佳话;家安老龙口,院士贤名载汗青。”龙口镇南临长江、北依内荆河、西引洪湖、东接四湖干渠,自然风光旖旎动人,文化底蕴钟灵毓秀。每一个在这里长大的龙口人都对这片土地有着深深的眷恋。
龙口镇远古时为古云梦泽,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曹操,吴将鲁肃、吕蒙,农民起义将领黄巢,皆在此屯兵拒敌。汉属沙羡,晋属沙阳,曾名练口,因北魏地理学者郦道元行至此,见长江莽莽苍苍,赞到“长江如练也”,兴之所至,为江口命名为练口。那时,练口附近百姓常在江边见到扬子鳄,误以为“溜子”,又称之为“溜子口”,“溜子”就是民间俗称的土龙。而龙口则因著名书法家龙江先生刘心源而命名。
刘心源先生是龙口洪州村人,原来叫腾云州曲尺拐,而腾云州更早以前叫团鱼洲,龙口原来叫溜子口,刘心源先生在参加会试的时候,别人问他是哪里人,因为地名不雅,他就想了一段话,“头顶乌纱,手托宝塔,脚踏腾云,家住老龙口”。乌沙洲、宝塔洲都在龙口镇上游,团鱼洲就改名叫做腾云州。
民国十五年(1926年)老龙口规划嘉鱼县管辖,正名为龙口,称为嘉鱼县龙口第二区,1945年10月为纪念龙江先生刘心源,被命名为龙口镇,1951年为纪念洪湖革命根据地,从嘉鱼划出,隶属洪湖县所辖。
吃一口锅盔,品一口乡愁
走在洪湖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有着一蹲蹲大火炉的小店,火炉中贴烤着冒油喷香的炕饼。在洪湖,凡是炕饼做得好吃地道的,十有八九是龙口人,龙口炕饼又叫做“龙口锅盔”。早些时期的锅盔,其原料中是没有肉的,相传西周的时候,周文王部下将面团烤干了,充作打仗时的干粮携带。传到如今,馅料各异,口味丰富,每一口都是让人惦念的家乡味。
对长年漂泊在外的游子而言,年味既在一解相思安享亲情的团圆里,也在一饱口福一解乡愁的舌尖上。
年年有“鱼”,年味十足
洪湖家家户户的年桌上都少不了鱼的存在,吃的不仅仅是味美鲜甜,也是年年有余的美好愿景。龙口镇是洪湖最擅长做鱼糕鱼丸的地方。临近年节,龙口家家户户都为准备鱼糕、鱼丸忙碌着。“吃鱼不见鱼,吃鱼不见刺”,是属于洪湖美食的浪漫。
清朝时,清乾隆出巡行至湖广地界,官员为其广征名厨烹制特色佳肴。但其不喜大鱼大肉,而湖广特色就是各色肥鱼,名厨们倍感为难。来自龙口镇的厨师刘三元揭榜而出,献上一道鱼糕,乾隆品尝后龙颜大悦,赞不绝口,龙口鱼糕至此闻名。
如今,鱼糕鱼丸已然成为龙口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吃的是对团圆的深情祝愿,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年的过法随着岁月的流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年味的追寻却无法随着年岁的增长淡去丝毫。那是藏在心底中最工整的年味,浓妆淡抹,意蕴悠长。又到“年”,最是人间欢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