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5日,是全国第59个“学雷锋纪念日”。
为推动学雷锋活动深入开展,中宣部近日命名了“第七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第七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省公安厅机场公安局“空港警花”团队、武汉市江夏区邮政分公司舒安支局乡村投递员熊桂林、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鸭子口乡马连坪村卫生室医生李友琼入选。
省委宣传部也作出决定,命名武汉市新洲区文明爱心公益协会、湖北医药学院怡敏义务支教志愿服务队等25个单位为“第七批湖北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武汉地铁运营有限公司2号线汉口火车站中心站长姚婕、湖北省现代农业展示中心高级农艺师杨艳斌等27名同志为“第七批湖北省岗位学雷锋标兵”。
汲取榜样力量,立足本职、建功岗位,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
3月2日,武汉天河机场,民警龚代璇子同女警们在航站楼内不间断巡逻,不时为寻求帮助的旅客答疑解惑。
龚代璇子是省公安厅机场公安局“空港警花”团队的一员。11年前,她和天河机场航站楼派出所13名女民警组建“警花班组”,经过不断发展,现已成为机场公安局51名女民警共同组成的“空港警花”团队。
省公安厅机场公安局“空港警花”团队。图片来源:省委宣传部
她们个个都有一手绝活:有前国家羽毛球队队员,有精通多国语言的外语达人,还有在全省公安机关射击比赛中获奖的“神枪手”。
她们服务旅客热情温和、出警执勤干练利落、疫情防控担当奉献……如今在天河机场,处处可以看到她们的飒爽英姿。
便民利企优环境。设立“巾帼标兵岗”,定期走访辖区商户,推出“网上办”“预约办”“马上办”等便民服务。
工作作风拼抢实。圆满完成抗洪抢险、抗击疫情、安全保卫等重大任务。疫情期间,全体警花坚守一线,确保医护人员和抗疫物资运送任务安全高效。
关爱助困暖人心。关爱老人、资助困难学生,团队建立志愿者长效服务机制,连续10年开展关爱助困活动,定点帮扶恩施利川留守儿童。
2月26日下午,湖北医药学院怡敏义务支教志愿服务队队员李梦圆在线上给农民工子女开展 “一对一”辅导。
李梦圆是湖北医药学院大二学生,在校期间主动加入怡敏义务支教志愿服务队,利用课余时间义务支教。
怡敏义务支教志愿服务队队员(右)开展支教活动。图片来源:省委宣传部
怡敏义务支教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11年11月,由“中国好人”陈怡敏教授牵头组建。
92岁高龄的陈怡敏,义务辅导农民工子女学英语22年。她的故事感动了湖北医药学院很多学生,大家纷纷报名加入志愿服务队,参与义务辅导农民工子女、关心帮扶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
经过10年发展,这支志愿服务队已有605名队员,累计时长达13万余小时,形成“2+N”关爱行动新模式,即“1支志愿服务队结对1个农民工子弟学校,1名志愿者结对1名农民工子女”的“2”个结对帮扶模式,增设切合农民工子女实际需要的“心理疏导、应急救援培训、疾病知识普及”等多种帮扶教育内容的“N”项服务。
疫情期间,志愿服务队队员们了解到一些农民工子女在家学习有困难,便自发为他们进行线上教学。
在燎原村,帮80岁的徐胜利老人交100元手机话费;在塘口村,为73岁的陈元发老人调电视信号;在徐河村,帮徐茂林等3位老人订2吨肥料……3月2日,武汉市江夏区邮政分公司舒安支局投递员熊桂林不仅给乡亲们送邮件,还为17位老人帮办了各类事务。
这样的小事杂事,49岁的熊桂林已经做了31年。
熊桂林(左)帮留守老人代购物资。图片来源:省委宣传部
31年来,他先后骑坏4辆自行车、3台小农用车、5辆摩托车,累计行程60万公里,投递邮件总重415余吨,无一差错。
舒安乡的大多数青壮年都外出务工,村里都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他义务帮扶300多位留守老人,送邮件、代购物资,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是老人们口中的“邮差儿子”。
熊桂林的绿色邮包里,有一个小本子,密密麻麻记录着乡亲们的各类需求。哪位老人社保要领了、哪位老人家电水壶坏了……他办一件、划一件。多年下来,他保留了其中的25本。
“当有人需要帮助时,大家搭把手。”熊桂林还成立武汉邮政熊桂林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持续开展“困难群众应帮尽帮”日行一善的学雷锋服务活动。
3月3日,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鸭子口乡马连坪村村医李友琼忙个不停。
拿脉、换药、打针、抓药……如果不是那只垂落的袖管,很难想象这些娴熟的动作出自一位只有右臂的村医。
李友琼(右)翻山越岭为村民看病。图片来源:省委宣传部
李友琼幼年因意外失去一只手臂,他自强不息,发愤学医,拿到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证后,回到家乡当村医。
此后,他扎根深山30年,为当地村民开展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累计数万人次。
马连坪村地处大山深处。李友琼除在卫生室坐诊外,还经常翻山越岭上门为村民看病。起早贪黑,他独臂的身影常常穿行在山间小路上。
李友琼开的处方,一般都在二三十元左右,最多的也就五六十元。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让村民花最少的钱把病看好。
随着国家卫生体制改革,李友琼除了为村民看病,还承担起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责。他在电脑上记录整理2000多份村民健康档案。哪家的小孩该打防疫针了、哪家老人该测血糖了、哪家的媳妇快生了……他都会及时提醒,上门进行健康指导。
30年来,村民们用需要留住了李友琼;大山作证,李友琼用真诚、用医术回报了老乡们的信任。
“作为湖北援藏专业技术人才,要在援藏岗位上践行雷锋精神,全力服务山南市农业科技推广,带动藏族农牧民群众增收。”3月3日,在湖北省现代农业展示中心,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杨艳斌说。
杨艳斌(右)田间传授农业技术。图片来源:省委宣传部
去年3月,杨艳斌作为湖北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专业技术人才进藏。进藏时,应受援单位需要,他在一周内从省内科研院校和种子企业征集24类蔬菜80多个品种。为不误农时,确保育苗工作随时开启,他一再精简生活行李,随行携带20多斤种子进藏;育苗初期,他垫付1万多元购置一批生产资料,确保新建的山南市蔬菜育苗中心顺利启动运行。
进藏后,杨艳斌以基地为家,全心投入工作,累计组织实施农业科技展示项目20项,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蔬菜和农作物品种30多个,尤其是籽粒玉米试验的成功,得到当地高度肯定。
他乐于“传帮带”,帮助在藏技术人员快速提升专业技能。
杨艳斌还通过走访对接,为当地3个蔬菜生产基地无偿提供新优种苗近3万株,利用业余时间义务开展蔬菜生产技术现场指导30余次,培训学员200多人次。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