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蓝色工装,不善言辞,但谈及科研产品时眼里闪烁着光芒。在航天南湖电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办公室,刚从武汉出差回来的胡敏,便立即投入工作,和团队成员交流新产品研发进展情况。
21年钻研,胡敏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新手”成长为高级工程师,研究成果多次取得创新性突破。他不断钻研创新,用科研成果记录了自己逐梦航天的历程。
产品亮相国庆70周年阅兵式
201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国庆70周年阅兵盛典举世瞩目。在32个接受检阅的装备方队中,便有来自航天南湖公司的产品。该产品凝结了胡敏的心血,经历4年研发、20余次演练测试之后,首次在国庆阅兵上亮相。
2013年,胡敏投入到某科研产品的研制中。从设计图纸、制作零部件、实验室调试到整机组装、检飞、鉴定,胡敏和团队花了整整4年时间。
“每天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查看产品最新进展情况。一半时间在实验室,另一半时间不是在检飞演练,就是在去演练的路上。”胡敏笑着说。
“检飞”是整个研制中最重要的环节。产品检飞地在甘肃酒泉,那里环境恶劣,夏天酷暑难耐,冬天寒风凛冽。
“再恶劣也要挺下去!”2014年底,产品迎来首次摸底检飞试验。可是出师不利,试验失败。
随后几个月里,胡敏一头扎进实验室,寻找失败原因。他带着团队向专家请教咨询,经过数十次调整,终于找到解决方案。
宣布第2次检飞成功的那一刻,胡敏坐在试验台前的椅子上,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目前,该产品多次参与国家重大活动安保任务,累计创造产值20亿余元。
“新手”成长为项目负责人
择一事,便终一生。
2001年,22岁的胡敏大学毕业后进入航天南湖公司,一直从事科研产品研发。科研既孤独又艰难,许多毕业生坚持不下去,选择“东南飞”。而胡敏选择留下,一待就是21年。
凭着对科研的执着和“钻”劲,胡敏很快就建立了雷达专业的知识体系,画设计图、调设备、组装机器……他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2003年,胡敏参与了人生中第一个科研产品的研制,负责其中一个模块的信号处理定时控制工作,开始他的“雷达之旅”。
2006年,胡敏担任分系统设计师,同时还主持系统测高功能和测高处理电路的设计工作,实现了从“新手”到项目负责人的华丽转身。
作为项目具体负责人,胡敏背着笔记本电脑和设计图整日整夜泡在实验室里,带领团队边学边干,先后攻克该领域多项关键技术,为飞行器装上“导航仪”,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发展之路。
“胡总经常是实验室里最早一个来、最后一个走,任何细枝末节问题,他都不放过。”当时胡敏团队成员、信息处理室主任刘志平告诉小编。
在航天之路上,胡敏奋勇向前。近年来,胡敏先后发表论文4篇,授权发明专利9项,曾获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奖项。
言传身教培养一批科研骨干
“公司需要年轻人,科研也需要年轻力量。”胡敏说。
如今,作为副总工程师,继续自主研发产品、培养骨干、解决疑难杂件已成为胡敏的主要工作。
生活中随和的胡敏,在徒弟和团队成员面前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严师:“我对他们要求很高,希望他们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老带新,靠言传,更靠身教。
团队成员看不懂图纸,他不厌其烦反复讲解;吃不透的专业知识,胡敏陪着他们一点点理解;不会组装零部件,他一遍一遍示范给徒弟们看……
“以前,师父手把手教我,我才能有今天。现在,我领着他们‘过河’,他们也能少走些弯路。”胡敏带出来的“新人们”如今都已成为航天南湖的技术骨干或部门负责人。
培养骨干,也为公司注入新鲜血液。胡敏牵头开展校企资源合作,与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为企业培养年轻人才。
那段时间,胡敏几乎每个季度就要跑一趟高校,一年中有半年时间在出差中度过。
“肯吃苦、人踏实、会钻研”是大家对胡敏的一致评价。始于梦想、忠于实干,在坚守科技强军初心、勇担航天强国使命的道路上,他殚精竭虑勇创新,结出一串串科研硕果,为“航天梦”助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