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荆州报道: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石首市坚持把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作为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重要抓手,聚焦易发生返贫致贫风险群体,通过建立“三个机制”,筑牢防止返贫致贫“防火墙”。
统筹谋划,健全监测帮扶机制
石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制定出台《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工作方案》,明确动态监测的重点、方法、程序、要求、帮扶措施以及各级各部门职责,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出台《关于进一步明确监测对象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监测对象识别、风险消除退出流程及监测户档案资料整理规范。下发《关于建立脱贫户、监测户常态联系制度的通知》,实现党员干部对脱贫户、监测户常态化联系全覆盖,做到监测帮扶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为建立常态化排查机制,由市、乡镇、村成立专班,全市确定172名村级预警信息员,负责本地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工作,每月通过入户帮扶、日常走访、村民小组会等形式,掌控和研判农户是否存在返贫致贫风险。对排查出来的拟纳入监测对象按核实、研判、审核、确认的工作流程,一旦发现符合监测对象条件人员,及时建立工作台账并录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监测帮扶。按照“三类对象”应纳尽纳、坚决杜绝“体外循环”的原则,该市先后在全市范围内累计排查“三类对象”749户2086人,其中,今年第一季度新识别“三类对象”43户140人,通过“缺什么、补什么”开展针对性帮扶,现已消除风险611户1687人。
整合资源,健全部门预警机制
石首市出台《关于建立行业部门预警监测反馈信息机制的通知》文件,联合民政、住建、人社、残联等职能部门,建立部门筛查预警机制,压实相关行业部门预警监测主体责任,落实动态监测,每月底定期向乡村振兴局反馈预警信息,市乡村振兴局及时汇总各部门信息并反馈给各乡镇办区,乡镇办区在10个工作日内,组织村干部、驻村干部完成入户排查,对排查出有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15天内完成识别程序,建立户档资料并落实帮扶措施。
市乡村振兴局作为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的重要职能部门,在为市委、市政府当好参谋的同时,始终致力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各项基础工作。今年以来,结合健全预警机制,先后3次组织乡镇办区专班人员、村干部、驻村干部开展防返贫监测专题培训视频会、集中排查和档案资料整理现场会,有效提升了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
通过统筹各方力量,今年一季度全市共排查致贫返贫风险信息6类2501条,其中因学致贫信息1条,低收入人口、临时救助等信息1488条,危房改造信息163条,受各类灾害信息86条,自负医药费较高信息658条,涉贫信访信息2条,致残信息103条。针对部门反馈预警信息逐项排查,发现并纳入监测有返贫致贫风险对象11户34人。
靶向施策,健全长效巩固机制
石首市建立常态化排查和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机制,筑牢长效巩固屏障。全市301名驻村干部、201名镇村预警信息员全员参与责任包保,健全工作台账。通过统筹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帮扶行动,现已实现所有行政村监测帮扶全覆盖,确保帮扶不留盲区、政策不留盲点。
根据致贫返贫风险和救助需求,参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不断完善帮扶政策,全市12家行业部门研究出台更有针对性、更有保障性的防贫帮扶救助措施,主要包括医疗保障、教育帮扶、社保兜底救助、产业就业扶持、助残帮扶等,通过调整优化各类政策,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据石首市乡村振兴局局长胡昌新介绍,该市着力推进招商引资与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促进脱贫劳动力就业增收。目前全市4家扶贫车间共吸纳脱贫户168人。脱贫户除了工资收入,还享受政府务工补贴,带贫市场主体也有相应奖励,仅去年石首市就发放奖补资金55万元。
(通讯员:刘东方 刘斯亮 杨琼 编辑:吕靖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