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18日)
中共湖北省委召开
加快实施创新发展战略
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新闻发布会
会上宣布:
湖北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由全国第10位提高到第8位
排名中部第1位
进入全国科技创新水平的“第一方阵”
2017-2021年,全省科技创新多项指标实现大幅提升:
全社会研发投入首次突破千亿元,由700亿元增至1005亿元,增长43.5%;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万亿元,由5937亿元增至10196亿元,增长71.7%;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5369家增至14560家,增长171.2%;
技术合同成交额由1066亿元增至2111.63亿元,增长98.1%。
近年来
湖北大科学设施建设
取得了显著进展
发挥出越来越大的引领支撑作用
产生了一批重大原创成果。比如,精密重力测量项目已经测得国际上迄今为止最高精度的万有引力常数G值,自主研制的我国首台量子绝对重力仪已交付地震部门使用。
解决了一批事关产业创新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比如,依托脉冲强磁场设施研制的激波油气增产装备,平均增产效果达90%,极大提高油气井产量、促进湖北油气资源深度开发。
在“十四五”时期,湖北将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围绕产业发展方向,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快谋划培育磁约束氘氘聚变中子源、农业微生物、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多个大科学设施,争取在“十四五”末期,形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为科技强省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解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也被称为“大科学装置”或“大科学设施”,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是突破科学前沿、抢占科技制高点的重要利器,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对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