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非洲的猴痘,会在全球蔓延吗

近期引发全球关注的猴痘病例继续在增加。

截至5月25日,根据欧洲疾控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已至少有21个国家报告了226例猴痘病例,其中超过三分之二在欧洲——英国目前报告了78例,西班牙51例,葡萄牙37例。在北美,美国报告了9例病例,加拿大有15例。

到目前为止,没有死亡病例出现,大部分病例的症状是轻微的,大多数专家认为,不太可能出现一场猴痘大流行。世卫组织强调,虽然预计病例数会上升,但是总体疫情仍处于可控状况。

这次猴痘疫情受到关注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猴痘很少出现在非洲大陆以外的地区;

与之前在中非、西非传统流行地区报告的动物溢出到人类的病例不同,这次欧洲出现的病例与非洲没有明显的流行病学传播链;

同时,这也是世界范围内首次在男同性恋者当中出现人传人病例——

这意味着猴痘病毒可能出现了新的传播方式。

猴痘是如何从非洲大陆“跳跃”到欧美国家的?香港大学医学院病毒学家金冬雁在20多年前进入病毒学领域时就曾接触研究痘病毒。他告诉澎湃新闻,这或与多个因素综合作用有关,对于这次的猴痘疫情公众不必过于担心,目前不存在发生大范围暴发流行的条件。

“从科学角度研究这次疫情的关键问题可能是,到底是什么变了?是病毒变了还是人的行为变了?”金冬雁说。

欧洲出现新传播模式

这并不是非洲以外第一次出现人感染猴痘病毒病例。

猴痘病毒(monkeypox)于1958年首先在实验室的猴子身上发现,不过猴痘的天然宿主很可能是啮齿动物和其他小型哺乳动物,而非猴子,因此许多科学家认为“猴痘”的命名并不准确。

大多数动物与人类的感染传播来自与各种啮齿动物的接触。人类感染猴痘通常很少见,临床表现和天花类似,不过猴痘毒性比天花要弱很多。猴痘主要通过与感染病毒的人、动物或带有病毒的材料密切接触传播。它通过破损的皮肤、呼吸道、眼睛、鼻子和嘴巴进入人体。猴痘可引起发烧、头痛和淋巴结肿大,随后出现类似天花病变的充满脓液的水疱,但临床严重程度较轻。潜伏期通常为6至13天,但也可能在5至21天。

猴痘病毒于1970年在刚果首次报告出现人类感染病例。2003年之前,11 个非洲国家报告了人类猴痘病例 ,确诊病例不足百例,主要集中于非洲中西部雨林国家,受感染的旅行者有时会将这种疾病传播到其他国家。通常人们认为猴痘传播缓慢,不太可能成为一场大流行。大多数患者会在几周内自愈康复。大多数猴痘死亡病例发生在儿童和艾滋病毒感染者身上。

2003年,首个非洲之外的猴痘感染病例在美国报告。当时,美国暴发了一次小规模的由啮齿动物传给人引发的“猴痘”疫情,共确诊35例猴痘病例。2018年至2021年,英国确诊了7例有尼日利亚旅行史的猴痘病例。直到2022年5月份,欧美多国同时报告的多起病例,才使猴痘进入到公众的视野。

值得注意的是,“猴痘”病毒又细分为“刚果盆地毒株”和“西非毒株”两种,其中“刚果毒株”的毒性更强,病死率为10%,“西非分支”则弱了很多,病死率为1%至3%。

5月13日以来,世卫组织三个区域内21个此前未流行猴痘病毒的国家报告出现至少226例猴痘病例。目前,相关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正在进行中,然而,迄今为止报告的大多数病例与非洲流行地区没有确定的旅行联系。而且,初步调查发现,大多数病例是男同性恋者。

上述两点正是此次暴发不同以往之处。现有信息表明,猴痘已经在与患者有密切身体接触的人之间发生人际传播。然而,世界卫生组织表示,由于对社区传播已经达到何种程度尚不清楚,很有可能未来还会在其他人群中发现更多具有不明传播链的病例。

为何会在欧美出现流行?

金冬雁告诉澎湃新闻,此次在欧美出现猴痘人际传播的确和之前非洲的动物溢出传播有所不同。

此前,猴痘很少会传播到非洲以外的大陆,即使传播疫情规模也很小。那么,这次在多个大洲国家同时出现人传人疫情的可能解释是什么?

对欧洲和美国疫情的回顾显示,5月7日在英国发现的第一例病例符合传统模式:该患者最近去过尼日利亚。但其他病例没有去过猴痘流行的国家,还有一些患者与已知的感染者也没有明显接触。

“这里面要么是病毒发生了变异,要么是人类的行为变了,出现了过去在非洲没有的情况,到底是什么,现在还不好下结论。”金冬雁说。

此前,比利时安特卫普热带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从一名30岁患者身上分离出来的病毒基因测序显示,此次出现的猴痘与2018年在英国发现的从尼日利亚传出的猴痘患者身上同属于较温和的“西非毒株”。葡萄牙科学家也从另一名葡萄牙患者身上得到相同的结论。

世卫组织专家,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的流行病学家戴维·海曼(David Heymann)曾在25年前研究了非洲暴发的猴痘疫情,他在接受《科学》杂志采访时表示,预计未来几周内会发现“更多病例”。

他认为,猴痘疫情可能已在英国或非洲以外的某个地方“悄悄流行”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只是当近期许多国家恢复了因为新冠疫情而限制的国际旅行后,有利于其传播,再次出现时才引起了公众的注意。

另一份于2021年底发表在《被忽视的热带疾病》期刊上针对人类猴痘的变化流行病学研究更系统地评估了猴痘自1970年在刚果首次出现以来的流行病学演变情况。

研究指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猴痘病例的数量一直在增加,病例数至少增加了10倍,病例的年龄中位数从1970年代的幼儿(4岁)发展到2010年至2019年的青壮年(21岁)。这可能与停止接种天花疫苗有关;与受感染动物或个体的密切接触是感染猴痘的危险行为;总体上,猴痘正逐渐演变成具有全球传染性的疾病。

猴痘最近一次较大规模的暴发是在2017年,当时西非国家尼日利亚确诊病例200余例,病死率约3%。

“这次欧洲疫情的爆发可能源于非洲部分地区动物疫情的变化、人类感染病例的突然增加,再加上新冠大流行旅行限制结束后活动的激增,同性恋性行为以及全球大部分地区40岁以下人群对痘病毒(包括猴痘、牛痘、天花等病毒的家族)的免疫力下降等因素综合在一起有关。”金冬雁解释道。

1980年后,由于天花病毒在全世界范围内被消灭,大部分于1980年之后出生的人都没有接种过天花疫苗,而天花疫苗对猴痘病毒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此次在男同性恋者中出现猴痘人传人现象也是首次发现。5月23日,世卫组织专家海曼表示,有分析认为欧洲此前两场狂欢派对中的大规模性行为或是此次猴痘疫情蔓延的主因。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全球许多感染猴痘病毒的人是同性恋或双性恋男性。部分患有生殖器疼痛或溃疡,因此性传播被认为是可能的传播途径之一。

“这是一个新的发展,这个密切接触的传播方式需要比较大的病毒量。但即使这样,欧洲也就是几百例,这个病毒的传播性和致病性都还是很弱的。”金冬雁说。

金冬雁进一步解释道,猴痘的传播方式跟它的“近亲”天花相比,是不一样的。目前来看猴痘在人类当中的传播方式要有密切接触了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皮肤损伤,或被患者体液或病变组织污染的物品(如患者皮疹破裂后流出的液体沾染的衣物、床单等)。猴痘病毒能在呼吸道飞沫中存在,但通常需要长时间面对面接触才可传播,只要保持距离,就不会通过气溶胶传染。

需监测但不用恐慌

大多数专家都表示没有理由对这次的猴痘疫情感到惊慌,最近的疫情也不太会发展成为严重的流行病。

“猴痘不会触发又一次大流行。从历史上看,猴痘病毒并没有在人与人之间非常有效地进行传播,传染性不高,总体而言,威胁公共安全的风险很低。”金冬雁说。

世卫组织也表示,猴痘不是一种非常容易传播的病毒且迄今没有导致重症。目前全球疫情处于可控状态,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和确保性行为安全等有助于控制猴痘传播。

从历史上看,接种天花疫苗已被证明可以预防猴痘,但接种疫苗存在引发严重副作用的可能。因此世卫组织并不推荐、也认为没有必要大范围接种疫苗。目前对于猴痘没有特定的治疗方法或药物,大多数患者都会自愈,也不会留下疤痕。

金冬雁表示,对于中国而言,由于目前严格的入境隔离政策,猴痘感染者在隔离期间就可以被识别并得到治疗,理论上很难流入社会造成传播,因此不存在造成大规模流行传播的条件。

“在全球范围内,我们需要对猴痘的传播展开密切监测,以确定其有没有发生进一步的变异,但是我们没有必要恐慌。猴痘传播系数与新冠病毒有很大不同,人们对猴痘、天花等痘病毒有更多的了解,可以迅速采取措施阻断传播。”金冬雁说。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