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滋煤炭村转型记:山上建“银行”山下种菌养菇

松滋煤炭村转型记:山上建“银行”山下种菌养菇

图为:松滋市刘家场镇三堰淌村羊肚菌基地轮作黄豆丰收在望,远处依山而建的村民别墅群后,依稀可见加固封死的矿井。

蓝天白云下,一排排别墅依山而建,两山间的丘地上,成片的黄豆丰收在望。村头,一块“全国文明村”的石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是记者上月底在松滋市刘家场镇三堰淌村看到的情景。

眼前的三堰淌村,让人难以想象曾生存过5家煤矿企业。

上世纪七十年代,三堰淌村村支书刘治富带上8名村民和两箱炸药,在好汉坡下办起煤矿。十多年的努力,他们硬是把一个靠人拉肩扛的小煤窑变成了机械化作业的煤矿,全村250多名富余劳动力当上了矿工;1997年,三堰淌村收购江陵县煤矿,实现产业扩张,一举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村办煤矿和远近闻名的“煤炭村”。2003年春,刘治富带着村里的骨干走进武陵山深处,又兴办起两大煤矿,村办煤矿则陆续关停或转卖外地人。

煤炭总有挖完的时候。三堰淌村在各方引导下,探索转型发展。2005年至2007年,村里先后投入800多万元创建湖北三堰淌畜牧公司,形成年出栏生猪万头以上的养殖规模。2009年,村委会又发动村民签订协议,投资100万元在荒山荒坡上种经济林,封山育林,对既存的5家小煤矿实行劝说式关停。

长达7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当年种下的18万株树木已达4000多亩,潜在经济价值达1200多万元。去年底,最后一家煤矿在全市统一行动中关停。村里开始放开手脚开发农业,向上争取土地平整项目。“仅今年上半年,全村就增加土地400多亩,到年底,户均增加3亩地没有问题。”村党总支部书记吉明东说,全村已于2014年试种羊肚菌成功;2015年,又引进长江大学生物公司发展香菇基地。今年,还将发展油用牡丹。“全部开发完后,至少吸纳800名村民家门口就业。”为了村民安居,村里规划建设起三堰淌新社区,目前已有100多户受煤矿地质灾害威胁的村民住进统一风格的别墅。“一栋180多平方米,建筑成本约20万元,村里出大头,我们出6万多元。”在新社区三期,正给自家别墅装修的6组村民陈远东高兴地说,年底可以搬进去住了。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