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是农业生产中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做好夏管、夏收、夏种工作,不仅直接影响到当年夏季粮油收成,而且关系到全年农业丰收、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近年来,石首市以技术指导服务为抓手,依托现有涉农项目,通过科技培训、物化补助、社会化购买服务、试验示范等措施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开展“三夏”农作物生产指导,为实现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机械助力生产提效
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验的新型农民至关重要。
5月10日,石首市开展拖拉机、收割机驾驶操作员培训考试,40多名农机手顺利领到“驾驶证”。这是该市近年来开展农机手专题培训的一个缩影。
为了让农民更好更快地使用农业机械,石首市准确把握“三夏”生产的关键点和切入点,组织农机手400多人次,开展夏粮机收减损农机手专题培训6场,把关键实用的科学技术送进田间地头、送到农民手中。
夏收时节,麦浪翻滚,石首市横沟市镇重阳岗村田间地头的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石首市利群农机专业合作社正在使用秸秆打捆机、搂草机和压包机等机械设备进行秸秆打捆离田、编制草绳草帘等综合利用工作。合作社负责人介绍,目前已使用机械设备完成小麦秸秆打捆1万多亩,收储小麦秸秆3000多吨,省时省力,效率还高了不少。
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农业技术的不断更新,为石首农业腾飞插上了翅膀。
绿色引领模式创新
推进农业现代化,既要靠农业专家,也要靠广大农民。
近年来,“鸭蛙香稻”绿色种植模式,在石首发展势头强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今年6月,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全省科技服务农业产业链十大引领性技术,石首“稻+鸭+蛙”协同种养模式作为稻田低碳高效生态循环技术的两种模式之一,得到全省推广。
“稻+鸭+蛙”协同种养模式即利用水稻、鸭子和青蛙的互生关系,开展病虫草害绿色综合防控。这种模式下,平均每亩稻田可产鸭12只、产稻550公斤,综合效益达3500元。如今,“鸭蛙香稻”已与麋鹿、江豚齐名,成为石首生态、保护、发展的新名片。
除“鸭蛙香稻”绿色种植模式外,石首在油菜“一菜两用”模式上也取得新突破。
今年,石首市以久合垸乡横风岭村为试点,开展800亩油菜“一菜两用”示范试点,通过“一菜两用”模式,大片荒田变成了“黄金聚宝盆”。
“横风岭村在农业部门的技术指导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用智慧和汗水探索出一条新路,为农民种植油菜增产增收起到了带头作用!”5月1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傅廷栋在横风岭村调研油菜“一菜两用”模式时盛赞。
与此同时,石首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推广湖北农业十大引领型技术,带动全市水稻绿色生产,创新油菜种植模式,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带动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
石首市抓“三夏”,调结构,部署菜籽油、蔬菜、生猪、家禽及蛋制品、优质稻米、淡水产品6条产业链,为“十四五”产业发展谋篇开局。
定方向,争项目——与荆州市农业农村局协作编制石首市油菜籽产业链建设图谱和建设分析报告,明确石首市油菜籽产业发展方向和工作思路;农业、商务等部门联合制订蔬菜产业链工作图谱,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延伸产业链,增强蔬菜产业竞争力。
建基地,做示范——今年,在大垸镇双绿丰合作社、东升镇全盛合作社两地成功建设两家“虾稻憨”生态种养基地,总面积200亩,示范推广“优质稻—规格虾—沙塘鳢”综合种养模式,预计沙塘鳢亩产可达15公斤,每亩可增收1200元。
出政策,降风险——及时出台小龙虾养殖保险政策,减轻石首市小龙虾养殖户养殖风险,稳定小龙虾养殖规模和产量,促进小龙虾产业稳步发展。目前,石首全市小龙虾养殖保险承保面积达24.8万亩。
粮油种植稳基础,清水养殖扬优势,生态养殖促循环。依托农机增效、绿色引领、产业带动,石首凝聚优质资源与农技力量,全力保障粮食丰产丰收,正向着农业全程机械化、绿色化、产业化强市目标昂首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