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审判管理动态》2022年第17期推介荆州中院审判管理工作经验,一起来看看,荆州中院是怎么做的吧~
深耕1234工程
着力构建高质量的审判质效保证体系
为进一步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执法司法权力与责任的平衡、放权与监督的结合、公正与效率的统一,荆州中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积极应对新时代司法新情况新需求,以司法改革为动力,主动向管理要司法质量,在现有审判管理制度、机制基础上,着眼于各类制度和机制的有机环扣和系统集成,着力打造以审判权力运行制约监督为主轴,以提质增效、强基赋能为主要目标,以一项研判、两类指导、三项督办、四个考评为核心内容的审判管理“1234”工程,构建形成契合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改革要求的审判质效保证体系。近年来,通过深耕1234工程,审判质效保证体系愈发完善成熟,上下两级法院、审判业务部门之间凝聚起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的审判与管理合力,审判质效处于整体可控、稳定良好的持续“生产”状态。
聚焦发改指“一项研判”
努力打造审判执行提质工程
荆州两级法院建立健全发改指分析研判闭环制约机制,以案件“会诊”为手段,通过专业法官会议和上下级法院协调的形式,对拟发改指案件先“过滤”后裁决,审慎发改指案件。以找差距、找问题、找短板为导向,以年度为单位全面剖析发改指案件,及时总结问题,厘清裁判思路,并形成专项报告印发全市法院。以统一法律适用、规范自由裁量权为目标,定期组织召开两级法院业务交流座谈会,面对面沟通解决裁判争议点、重难点,定期开展全市法院发改指案件专项评查,强化评查结果分析运用,倒逼案件质量提升。通过先行“过滤”、分析研判、业务交流、案件评查等“四步走”,联通上下级法官“会诊”案件、交流学习、同步提升,实现案件办案质量稳步提升、发改率逐渐降低“一升一降”。
聚焦正反案例“两类指导”
努力打造司法能力强基工程
健全完善正反案例指导机制,充分发挥案例指导“指挥棒”作用,全面夯实法官司法能力水平。一方面,发挥正面案例激励作用,引导法官高质量办案。结合荆州法院实际,建立案例资源人才库和案例评审人才库,科学制定案例编写、研究、评审、表彰等相关工作规定,大力开展案例研讨活动,为干警案例编写、课题研究提供平台,极大激发了干警的案例编写热情。善用两“库”资源,纳入人才库的法官、法官助理定期向审判管理部门“点对点”报送典型案例,不断充实案例资源库,审判管理部门依托两“库”积极做好案例编写、筛选与推送工作,定期汇编全市法院获奖案例。三年来,全市法院32篇案例荣获全省、全国表彰,在全省法院名列前茅。一方面,发挥反面案例警示作用,加大问题案件通报问责力度。健全问题案件发现、通报和问责机制,落实审判管理部门和审判业务部门的主体责任,畅通执法办案、案件评查、申诉信访、营商环境、发改指分析研判等问题发现渠道,对法律适用错误、质量瑕疵、违法裁判的案件在进行深度研讨、统一认识基础上及时通报,并同步把问题案件和违纪违法线索移送纪检监察部门问责处理。三年来,全市法院通报反面案例16次。
聚焦上下联动“三项监督”
努力打造审判监督增效工程
近年来,法院受理案件数量保持持续增长态势,案件长期未结问题日益突出,一定程度影响了审判质量、效率和司法公信力。荆州法院以“三项监督”破题,推动审判质效通报督办、专项清理督查和权责协动共管一体联动,实现审判权与监督权协同规范运行。
一是健全完善一系列审判质效通报督办机制。制定周、月、季度、半年、年度“五个一”定期通报制度,全面分析全市法院审判运行态势,在不同时段根据工作实际选取不同侧重点,通报相关质效指标,组织专门研判会议,推动解决制约案件质效的难点堵点。
二是健全完善一个专项清理督查机制。坚持把长期未结诉讼案件专项清理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出台《荆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清理全市法院超1年以上长期未结诉讼案件的暂行规定(试行)》,推动专项清理制度化常态化。坚持抓源头,明确要求院庭长严格把关扣减审限事由审批;坚持抓进度,审判管理部门提供“管家式”精细精准服务,定期分析长期未结原因,实行一案一登记、一周一排查、一月一通报;坚持抓督办,不定期对积案法院开展“突击”清理,推进积案限期清零。对因需其他关联案件作为定案依据而无法审结的积案,审判管理部门主动转接压力,安排专人跟踪关联案件进度,做好清理案件的跟进督办工作。
三是健全完善一套权责协动共管机制。坚持把全市法院审判质效实时动态分析研判作为院务会固定议题,审判管理部门通报质效运行情况,分管院领导结合各个法院、审判业务庭工作实际,对标质效指标短板查找原因,及时整改纠偏,构建审判管理任务在院领导、管理责任在业务庭室、管理督导在审判管理部门、管理主体在法官,其他干警普遍参与的司法权责四级齐抓共管机制。通过“三个一”一体联动监督机制,荆州两级法院审判效率大幅提升。2021年,全市法院结案率在全省法院排名第一,案件结收比和平均办理天数居全省法院前列,一审简易程序适用率同比提升4.84%,长期未结案件同比降幅54.72%,三年以上长期未结案件“清零”,一年以上长期未结案件降至十年来最低值。
聚焦审判业绩“四个考评”
努力打造法官干警赋能工程
推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促进审判事业永续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荆州法院结合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改革,创新建立以审判业绩为导向的“三评选一评价”差异化管理激励机制,全面挖掘法官、审判辅助人员及司法行政人员工作潜能。创新“三评选”机制,制定法官办案之星、优秀法官助理和优秀书记员评选活动实施方案,每年开展一次精品案件和优秀裁判文书评选,从审判数量、质量、效率和效果四个层面监督法官用权,以履职情况为基础对法官助理和书记员进行客观评判,激励法官担当作为,激发法官助理和书记员辅助办案热情,发挥司法合力,不断提升审判质效。三年来,评选精品案件和优秀裁判文书107件(篇),推选办案之星82名。健全“一评价”机制,购置专门的法官业绩评价系统,制定科学的法官审判质效评价指标体系,实现不同业务条线的法官的量化评价。研究制定鼓励创先争优的配套制度,制定《荆州中院法官审判业绩评价方案》,将审判业务成果纳入绩效考评、奖金发放和干部选拔任用参考体系,21件(篇)精品案件、优秀裁判文书在全国、全省法院获奖,13名法官助理编写的案例入选中国法院年度案例,2名法官获评“全省审判业务专家”称号。
通过深耕1234工程,荆州法院形成了一整套提质增效、强基赋能的审判质效保证体系,有力有效推进审判权力制约监督机制高质量运行。下一步,荆州法院将紧盯“四类案件”监管、类案检索、大数据联通等短板与不足,在改革创新审判管理工作机制上深入挖潜、精耕细作,不断以审判权制约监督的新成效推动全市法院案件质量、效率和司法公信力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