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创新·楚韵荆州丨让千年织物重现昔日光华

云上荆州报道:1982年发现于荆州的马山一号楚墓,距今约2300年。这座墓的葬具保存完好,出土的丝织品种类众多,几乎包括了先秦时期丝织品的全部品种,是先秦丝织品一次最集中的发现,被誉为“丝绸宝库”。经过文物保护专家的保护修复之后,楚国丝绸的绝世风采穿越2300多年的历史烟尘,真实、灵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在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的纺织品修复室里,数千年的丝织品,经过工作人员的修复以后,化腐朽为神奇,重现昔日光彩。在修复室的桌子上,分区域平摊着正在修复的丝织品文物,几张桌卡记载着它们的身份来历。其中年代最为久远的当属这件“一龙一凤相蟠纹绣紫红绢单衣”,1982年出土于马山一号楚墓。

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纺织品修复室主任 邱祖明:这件文物是80年代出土的楚国的一件纺织品,这件纺织品当时出土的时候已经由专家做过保护修复处理,但是当时技术的原因,主要是揭取回来。

出土丝织品在所有文物保护中难度最大,作为蛋白质纤维织物,埋藏地下两千多年后大多腐烂变质,即便幸存下来,由于长期受地下水浸泡,稍加触碰就会“灰飞烟灭”。

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纺织品修复室主任 邱祖明:随着技术的发展,在2014年,我们就这批文物的保护修复做了一个方案报国家文物局,像这件文物修复时间也是花得比较长。主要是这件文物特别糟朽,我们的目的是恢复织物的形制,更好的跟观众去展示这件文物的原始状态,所以这些文物从报方案到最后修复花了三四年的时间。

通过超景深视频显微镜放大100倍,这件楚国织物的纹理、经纬清晰地显示在屏幕上。

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纺织品修复室主任 邱祖明:这是楚国最典型的刺绣方法,叫锁绣,也就是辫子绣。这件衣服是在平纹地上的刺绣。

荆州文物保护中心拥有世界领先的出土丝织品生物保护技术。通过生物化学保护技术进行清洗、加固、修复,恢复织物原有光泽度和外观,最大限度还原出当年的富丽明艳。修复后的“一龙一凤相蟠纹绣紫红绢单衣”,衣袖下部呈弧状,三角形领。领缘用大菱形纹锦,袖缘用彩条纹绮,外襟缘和下摆缘部用龙凤相搏纹绣。

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纺织品修复室主任 邱祖明:整体的文物的病害得到了控制,然后文物的形制也得到了很好的恢复。

马山一号楚墓共出土完整丝织品35件,主要有绢、绨、纱、锦、罗、绮、绦和绣等,成品则以衾、裙、袍、夹襦、衣等为主。这批丝织品充分反映了楚地高度发达的养蚕织丝的技术。其中龙凤虎纹绣、蟠龙飞凤纹绣浅黄绢衾、田猎纹绦为“国宝级”的文物,成为荆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从难辨其貌到重获新生,正是文物保护工作者一代代的接续努力,才让文物以它优美且真实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纺织品修复室主任 邱祖明:因为每一件文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都体现着当时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包括社会科技的水平,所以我们对每一件文物都非常重视,我们也希望利用我们的专业知识,利用我们的敬业精神,来把每一件文物都修理保护得更好。

(记者:卢艳 胡威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