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汽车来了!不用加油无需充电,未来3年武汉推广3000辆!

加氢10分钟,续航600公里,即使在海拔2000米、-30 ℃的环境中也能轻松启动。北京冬奥会期间,150辆“氢腾”大巴闪耀赛场,以“零事故、零故障、零失误”的稳定表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制造”的实力。

图片

这是冬奥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使用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主运力,也是国产氢燃料电池汽车第一次和国际巨头在同一赛道上竞争。这些大巴搭载的“氢腾”燃料电池系统,从材料到零部件再到电堆,全部由国氢科技自主研发。其中,作为核心部件的质子交换膜,来自武汉的华中氢能产业基地

“国氢科技‘五年磨一剑’,就是希望在北京冬奥会的舞台上展示我们自主的燃料电池技术。实践证明,中国的氢能大巴可靠性高,足以经受考验。”6月29日,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国氢科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银广做客湖北日报5G演播室,分享企业创新历程。,时长

28:00
企业名片

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5月,是国家电投直属的氢能产业科技型企业,经过5年发展,已完成制、输、加、用氢全产业链布局,并在燃料电池研发与制造、加氢设施装备与服务、PEM 制氢装备研发等方面形成国内领先的技术实力。2020年7月,国氢科技在武汉经开区投资70亿元建设华中氢能产业基地,重点开展燃料电池及制氢装备核心部件产品研发及生产,实现燃料电池电堆及动力系统规模生产,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

6月29日,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银广(右)做客湖北日报企业家全媒体纵横谈。(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曙松 摄)

PART1
谈创新——
从“零”到全产业链自主化

国氢科技成立于2017年,是我国能源央企中第一家氢能专业化子公司

“当时,氢能还是很多企业看不准、不敢碰的新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后,国家电投敏锐地意识到氢能将是未来能源低碳转型的重要路径,率先展开布局。”张银广介绍。

主动“吃螃蟹”,起步之路注定艰辛。张银广回忆,彼时,我国氢燃料电池产业几乎一片空白,一系列核心技术被“卡脖子”,催化剂、质子交换膜、双极板等关键零部件全部依赖进口。

国氢科技誓要实现燃料电池的全产业链自主化。公司组建百余人的骨干研发团队,从最基础的原材料做起,多线并进,围绕核心环节、关键零部件逐一展开攻关。

功夫不负有心人。5年来,质子交换膜、双极板、催化剂、扩散层、膜电极、电堆、空压机、氢循环泵/引射器……随着燃料电池八大关键部件一个个被攻克,国氢科技成功实现了从材料到零部件再到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的全线自主化,部分产品性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访谈现场,张银广展示了一辆“氢腾”大巴模型。作为国氢科技“五年磨一剑”的成果,北京冬奥会期间,150辆搭载“氢腾”燃料电池的大巴驰骋赛区,圆满完成交通接驳保障任务,总行驶里程达88.86万公里,执行任务7205次,接驳乘客16.07万人次。

图片

北京冬奥会上的“氢腾”大巴。

“特别是延庆赛区,在海拔2198米的小海坨山间,我们的‘氢腾’大巴成功经受住14个陡坡、夜间-30 ℃低温等重重考验,以零失误的优异表现,充分展示了自主氢燃料电池技术的稳定性、可靠性,也大大增强了大众对氢能产业的信心。”张银广自豪地说。

PART2
谈布局——
在汉打造国内最大燃料电池
研发生产基地

在持续技术攻关的同时,国氢科技开始在全国进行产业布局。武汉成为重要一极。

2020年,国氢科技落子武汉经开区,投资70亿元建设华中氢能产业基地,重点开展燃料电池核心部件产品的研发及生产。

图片

位于武汉经开区的国家电投华中氢能产业基地。

这是国氢科技在全国的5大基地之一,仅仅一年多建设,就迎来重大突破——2021年12月,国内首条全自主可控质子膜生产线在华中氢能产业基地正式投产,率先实现氢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

图片

2021年12月5日,国内首条全自主可控质子膜生产线在华中氢能产业基地投产。

“质子交换膜是氢燃料电池中的关键材料,作用是产生和传输质子,隔离氧气和氢气,相当于芯片中的光刻胶。”张银广说,此前,我国所用的质子交换膜几乎全靠进口,价格昂贵且供货周期长。

为打破国外垄断,国氢科技与武汉理工大学合作,在华中氢能产业基地建成了国内一流的燃料电池实验室和测评技术中心,80多名硕博学历人才组成研发团队,仅设备投入就接近1亿元。

“由我们自主研发生产的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关键性能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价格却只有国外同类产品的一半。”张银广介绍,驰骋北京冬奥的“氢腾”大巴,就成功搭载了“武汉造”质子交换膜。目前,华中基地生产的质子交换膜已在大功率燃料电池电堆中应用,并接获多家公司的采购订单。

不止质子交换膜。在华中氢能产业基地,国氢科技还同步布局了膜电极、碳纸、电堆、燃料电池系统等多个项目,涵盖燃料电池的全产业链。今年年底前,年产万套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将正式投产;明年上半年,5000套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生产线也将迎来投产。

张银广表示,到2023年,华中氢能产业基地将形成年产30万平方米质子交换膜、1万套燃料电池电堆及5000套电池动力系统产能,打造国内最大的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研发生产基地,推动我国燃料电池核心材料产业跨越发展。

PART3
谈市场——
未来3年在汉推广3000辆
氢燃料电池汽车

从“氢腾”大巴开始,国氢科技逐步打开氢能广阔的应用空间。氢能无人机、氢能机车等终端产品相继问世,全面赋能绿色交通。

访谈中,张银广透露,目前,国氢科技正致力于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研发,预计2024年前,将推出首款氢能轿车。“从氢燃料电池在交通领域的应用看,乘用车才是未来发展方向,随着技术和管理上的不断突破,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老百姓就能用上续航里程更长、环保性能更优的氢能汽车。”

图片

7月21日,氢动力科技与中广核租赁签署合作协议,在氢能交通运营上深度合作,共同推动氢能行业发展。

国氢科技的创新不止于此。

今年4月,由国家电投牵头组建的湖北氢能交通运营平台——湖北氢动力在武汉经开区注册成立,将规模化购置运营燃料电池车辆,在环卫、渣土倒运、客运通勤、物流等细分应用场景,为客户提供“车辆租赁+场景运营+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科技运营”一体化运营服务。

为何要组建氢能交通运营平台?张银广说,这是国氢科技在氢能商业模式上的一大探索,目的就是整合吸收氢能产业链优质资源及社会资本,共同推动形成规模化采购运营,以降低产业化初期燃料电池汽车使用成本,打通应用环节“最后一公里”。

他坦言,当前氢能产业虽然很“热”,但也遭遇瓶颈,“主要就是应用市场打不开,既不利于技术的迭代成熟,也不利于规模化降成本。”

目前,国氢科技已与东风商用车达成战略合作,计划两年内实现1000辆氢燃料电池重卡市场推广。首批200台物流车,将于今年下半年上路,通过运营平台,服务于武汉的城市物流配送企业。

“这些车辆搭载的燃料电池系统,将全部产自华中氢能产业基地。”张银广表示,借助运营平台,国氢科技还将与上游供氢企业合作,共同推动加氢站建设,力争到2025年,实现在武汉推广2000辆到30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以推动湖北氢能产业快速发展,助力武汉打造中国氢能枢纽城市。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