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首市团山寺镇西南边陲,坐落着一个美丽的乡村——过脉岭村。
走进过脉岭,一片蓝天碧水映入眼帘,葱郁的稻田中,不时晃过一群鸭,在一片“嘎、嘎”声中,透出夏日的热烈和欢快。
过脉岭村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这里的水源好,北面有秦克湖,南面有诸来湖,旱涝保收。
这里的土壤好,有机质高,微量元素丰富。
从事绿色发展种植模式再好不过。
稻田生长时,放养鸭子,水稻成熟后,将鸭子收上来,转而投放青蛙,防治病虫害,全程不施任何农药化肥。
“我们的再生稻大米,生态环保无污染,比传统的稻米价格卖的要高一点。比传统的种植水稻,一亩田多创收1200元。”石首市团山寺镇过脉岭村党总支书记孙朝阳骄傲地说。
2020年6月2日,湖北省农业厅把过脉岭村的这种生态种植模式,列入全省的引领性种植技术,在全省、全国推广。
在发展鸭蛙稻生态种植模式的同时,过脉岭村还栽种了紫糯稻、黑糯稻、红紫糯等,形成了五彩稻的独特景观。
2019年的12月8日,过脉岭村第一届“紫米糍粑节”举行。当天,一块88.88斤的手工紫米糍粑王,卖出5万元的高价。
截至目前,过脉岭村已流转土地3000亩种植鸭蛙稻,带动周边农户850人就业、42户贫困户脱贫增收。同时,因地制宜流转300亩旱地种植黄桃,100亩土地发展丝瓜络产业。
这里种的丝瓜,和我们平时吃的丝瓜不一样,一个能达到一两米高,吸引很多外国友人前来参观。
石首市果脉林丝瓜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彭于平介绍:“我们种的丝瓜,是工业丝瓜,安徽和河北的两家药材公司,现在抢着收我的材料。每亩干丝瓜可以买到一万多元。”
让村民的钱袋子能鼓起来,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日子,是过脉岭村村“两委”的奋斗目标。
如今,大家咬定目标不放松,沉下身子,一心一意谋发展。在村内全方位推进这项工作,从事绿色发展,以“党总支+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领村民致富。
2020年的时候,过脉岭村被评为“全国第二批乡村旅游重点村”,还获得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等荣誉。
过脉岭村党总支书记孙朝阳说:“后期我们正在跟进市场主体,打造党建引领、生态采摘、休闲养生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我们要让社会各界朋友走进我们过脉岭,就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荆州广播电视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谢纯、董奥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