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创新·楚韵荆州 | 珍贵的简牍会“说话”

云上荆州报道:在纸张发明前的千余年间,我们的祖先在竹、木简和帛上记事,因此“简牍”是了解中华文明的珍贵文物。它带着千年前的印记铺陈在我们面前,一幅幅历史画面宛若昨日重现。那些被修复的出土简牍,驱散历史的迷雾,浚通历史的源头活水。

local2460c495dfe04503b6afcebb17fd130f

简牍是古老的书写材质,以木、竹为材料,经过削[ xiāo ]切、打磨、杀青、编联等步骤制作而成。由于材料容易获取,制作、书写简便,因此在纸张通行之前,简牍是主要的书写载体。简牍历经千年洗礼,出土后糟朽难辨。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的修复专家运用高超的简牍修复技术,让一批又一批的珍贵简牍“开口说话”,向世人讲述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local63f170b069eb4fb7a7f7868aab7a296a

简牍修复室一角的木箱里,整齐码放着2020年在荆州枣林铺彭家湾出土的一批“卜筮祭祷”楚简。经过处理后的楚简被装进玻璃管,浸泡在纯净水里,字迹清晰,墨色深浓

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简牍修复室工作人员史少华:楚简出土之后需要进行揭剥,揭剥之后我们需要进对简牍进行红外扫描,然后进行清洗,清洗完成后还要进行二次信息采集,之后再进行脱色,脱完色后简牍上的文字就可以清晰的呈现,就成为现在这个状态了。

local7aafe1c2bcf04939be79fe2a72d7964c

简牍出土前被地下水浸泡了千年,糟朽且软如面条,出土时会瞬间氧化呈深色。因此,在修复过程中,脱色和脱水技术决定着修复质量。在长期的实践中,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创造了饱水简牍连二亚硫酸钠脱色法和十六醇填充脱水法。借此,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已为国内24个省市、90多家文博单位提供文保技术支撑,完成全国80%以上的饱水简牍修护。

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简牍修复室工作人员史少华:这一个就是我们处理好以后的简牍,处理好以后它的物理强度会有所提高,更利于简牍的长久的保存。

localf9ede53fa2394fa1932e45ae921af645

荆楚地区地下出土的简牍,年代最早的简是战国早期。而且截至目前,楚系简牍文字大部分在楚地出土,学术界约定俗成地将这些楚简称之为“战国楚简”。从整体来看,以楚为代表的楚系文字,有别于中原诸国文字的端庄规整、浑朴凝重之质,而呈现出笔画肆意奔放、笔势圆转流利、字形饱满充沛、连接紧凑自然,在娟秀之中更蕴遒劲之美。

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简牍修复室工作人员史少华:楚国的文字对于我们来看,第一写得比较随意,有时候写字、标点符号或者偏旁,会忽左忽右、忽上忽下的,而且字体很飘逸。

locala2ee93004c1e48de901f73fbbea31df1

随着考古研究的发展壮大,大批的战国简牍被陆续发现,据考古统计,迄今已出土的竹简有32批,近七千枚,字数过十万。其中最为重要的10批中,有8批都出自荆州的楚故都纪南城畿辅,如望山、天星观、九店等。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简牍的出土和文保专家的妙手修复,今天的我们才得以有更直接的途径去接近祖先的心灵,去探索他们早已被历史尘封了的生活和文化。

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简牍修复室工作人员史少华:荆州近些年来出土的竹简比较多,枣林铺、望山桥、王家咀都出土了很多楚简,经过我们中心的保护技术,恢复了竹简基本原有的形态和颜色,也为今后的展示和研究提供了很重要的、可靠的依据。

(记者:卢艳 胡威虎 编辑:佘国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