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企”18年的老警“老刘”——记荆州经开区公安分局窑湾派出所民警刘道清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如何为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刘道清用实际行动践行“护企利民,优化营商环境”的使命。

金秋,正是项目施工的黄金期。行走在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只见塔吊林立,耳边机器轰鸣,现代化生产线快速运转,重大项目加紧推进……荆州经开区公安分局窑湾派出所民警驻企刘道清在企业走访,向企业员工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刘道清以“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为着力点,进企业、下工地、访车间,“沉浸式”听取企业心声,带回一张张“问题清单”,明确一份份“履职清单”,扎根一线优化营商环境、化解矛盾纠纷、解决基层难题,让脚下沾满“泥土清香”,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花”。

身入心到,让“初心”赢得“民心”

2004年11月,刘道清从荆州市消防支队转业至窑湾派出所担任驻企民警。

不忘橄榄绿,续延警察蓝。18载的护企风雨路,刘道清始终践行“警务围着民意转,民警围着安全转”,辖区里但凡一有新项目落户,刘道清就会第一时间上门,亮身份、表来意,并承诺“如果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任何难题,都可以跟我联系,我一定尽全力想办法解决。”

“我这60多名员工没地方住。”今年6月,荆州市景祥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建成投产。此前,从建厂之初,刘道清一直跟踪服务,对企业水电煤气等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得知企业职工住宿成难题,刘道清四处奔波,牵线搭桥,在另一企业找到一栋空出来的五层楼宿舍。担心员工“带病”上岗,刘道清拿到应聘名单,第一时间进行“用工筛查”。

“要将‘为人民服务’之情融入工作实践,在解民忧、化民难的过程中拉近群众距离、践行初心使命。”刘道清通过举办警企共建座谈会、民主评议行风、开门评警等形式,互通信息,交流意见,共收集企业意见建议80余条,并建立问题“收集—梳理—办理—督办—反馈”闭环工作机制,快速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定期“打卡”走访、动态跟踪随访,精细落实“点对点、面对面”现场服务,确保企业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

为更好地服务企业,刘道清将警务室建到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坚持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通过阵地前延、警务前移、警力前置,建立日常监管“六必查”机制,推进企业项目“有无阻碍、有无不法侵权、有无矛盾纠纷、有无安全隐患、有无需要帮助”责任清单,以主动姿态打通护航企业发展“最后一公里”。

从最开始的60多家企业,发展到如今的298家。刘道清始终保持每天走访3家企业的频率,24小时为企业“待机”,每一家企业的车间、厂房、仓库……几乎都留下他的足迹和身影。

“看到刘警官来,我们就有安全感。”“我们如果遇到了难事,总会想到找刘警官,无论什么事情,他都会热心帮忙解决。”……刘道清得到企业广泛认可,经开区公安分局还以刘道清名字命名,为其成立“刘道清企业工作站”。

用情用力,让“公心”化解“揪心”

“这问题必须解决。”

8月27日下午,刘道清走访发现,某化工制药企业70余名农民工被拖欠320余万元工资。经询问,该企业按照工程进度向施工方支付部分款项,但大部分工程款,都被施工方用于购买建筑材料等,暂时无钱支付农民工工资。

眼看即将开学,很多农民工都指望着工资给孩子上学。刘道清意识到事情严重性,第一时间向上汇报,并连夜将企业和施工方喊来协调。

“如果你外出打工,辛苦大半年拿不到钱,心情会不会很沮丧?”“平时你们有什么需求,我们公安机关是尽全力帮忙,但现在确实是你们理亏呀!”……刘道清人性化地帮企业和施工方算“法律账”——如果不及时解决,将影响企业的生存和长远发展。

经协商,企业先行支付农民工工资,抵扣后期施工方的工程款。刘道清和施工方一起,为70多名农民工核算工资、登记汇款卡号。直到29日上午,刘道清又跟着负责人来到银行,看着工作人员将工资悉数转至农民工银行卡上,他才安了心。

“农民工外出务工,最怕的就是工资被拖欠,发生纠纷没人管。”刘道清说,护航企业发展不能盲目地站在企业一边,而应该公平公正。当农民工为讨薪焦头烂额之时,自己应该用法律的力量为他们撑腰做主。

结合“找堵防”专项行动,为积极应对农民工讨薪难题,刘道清自创“八”字工作法,即“深”摸排,“早”预警,“快”介入,“准”发力,“正”立场,“畅”渠道,“诚”态度,“广”宣教。每到8月中下旬学生临近开学时,或者逢年过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刘道清都逐一走访农民工务工的企业和工地进行普法、排查,尽可能消除农民工讨薪矛盾隐患。同时积极与劳动仲裁、司法等部门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对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的行为,坚决依法立案查办、严厉打击。

18年来,刘道清共为农民工讨薪超过7000万元。

问计问需,让“烦心”变成“暖心”

“我就要见刘警官。”

9月初,某企业员工35岁的张某,是荆州经开区重点扶贫对象,妻子因病无法工作,父母瘫痪在家,家中还有一个要上学的孩子。张某所在企业属于化工类行业,由于皮肤过敏张某不适合所分配的岗位,公司欲将其辞退,作为家中经济唯一收入的来源,张某听闻后情绪激动,跑到公司负责人那里又吵又闹,一度喊着要见刘道清。

“这件事情交给我。”刘道清先安稳张某情绪,后将公司负责人喊来商议。考虑到张某的身体情况,刘道清多方做工作,为张某找到另一公司的流水线工作,工作强度要小、工资待遇更高,张某甚是感激。

“有任何困难,记得再来找我。”

这种介绍工作的“业务”,是刘道清的另一张“名片”。

6月底,某纺织企业改制,60多名工人面临下岗。刘道清第一时间入驻企业协调,详细了解每个员工的基本情况和诉求,有40多人从事了多年的纺织工作,经验丰富。刘道清想到辖区刚投产的一家纺织公司正在招人,一个电话对接,对方立马同意。

刘道清带着40多人去公司面试,全部如愿上岗。烦心事变成暖心事,两家企业负责人都给刘道清送来致谢锦旗。

进企业门、认企业人、知企业事、解企业忧。辖区企业名称、地址、经营类型、负责人姓名、用工情况等信息,刘道清都烂熟于心,他及时收集群众务工和企业用工需求,通过微信群、朋友圈等方式,多项措施架起用工与就业“桥梁”,累计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需求5000余人次。

“群众怎么盼,我们怎么干。”刘道清说,把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落脚点,站稳群众立场,做到“身下、心下、情下”;紧贴群众需求,做到“见事、办事、成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