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经开区企业园区,5G生产线上的产品计秒下线,校企联合实验室内的科研人员正在攻关技术难题,已出仓的高新技术产品 “奔”向中海外高端市场.....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今年来,荆州经开区强主体、锻平台、聚要素,释放科技创新活力,奏响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乐章。
企业创新成果涌现
加快“智改数转”步伐,在法雷奥无刷电机总成生产线上,大部分工序已实现自动化生产,32个工位仅需4名操作工即可胜任。
美的冰箱荆州工厂引入柔性自动化、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被评为全球“灯塔工厂”,代表制造领域智能化和数字化的最高水平。
加速科技攻关,亿钧耀能公司1.6毫米厚的光伏玻璃正在占领光伏发电领域的中高端市场。
聚力创新,蓝宇航标研制的水流表面流速流向测量浮标及管理系统填补国内空白,该公司实现产品连续三年销量全国第一。
......
“创新链是产业链发展的动力之源,坚持产业链与创新链‘双链融合’,经开区加强创新主体培育。”经开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主任徐源介绍,今年经开区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工程、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对菲利华等科技领军企业加大支持,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关键技术装备和核心零部件,加速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推广应用,不断提高企业创新积极性和关键技术攻关能力。
今年,法雷奥、恒隆、五方光电、美的等4家企业成功入选全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精川智能、华力机械、华大瑞尔、伟速达入选科创新物种“瞪羚”企业。1至9月,全区完成高新技术产值397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8亿元,产业发展质量提升。
科技创新平台增多
在上海大道与曙光路的交汇处,经开区科创中心一期项目已经封顶。一旁的国家级孵化器——经开区“双创”中心,已招引了20多家优质企业。未来,这里将成为一座没有边界的“大学”,扩大科技创新辐射范围,传递更多创新密码。
科技创新平台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载体和加速器。积极融入荆州(武汉)离岸科创中心,与光谷科创大走廊有效对接,经开区已推动能特科技等7家企业入驻,加速形成“研发在武汉、加速转化在经开区”的科创新局面。
搭建产学研平台,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经开区与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长江大学等高校建立常态化产学研合作机制,华科大与法雷奥共建联合实验室,同济大学与天科制药等27家企业开展校企对接,菲利华、瑞邦生物等11家企业12个项目获批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全区技术合同交易额达13亿元。
致力于搭建“1个科创中心 + N个产业集群 + N个产业园区”科技创新布局,今年,经开区全面拓展科技创新平台,目前全区各类科创平台达74个,其中国家级12个,省级62个。
创新要素汇聚
“机者如神,难遇易失。”经开区敢于创新、勇于改革,汇聚创新要素,打造一流创新生态。
科研人才汇集而来。与长江大学共建“百企百站”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对接全市“招硕引博”计划融入企业人才需求,今年帮助企业引进53名硕博人才,全区人才入库3023人,其中博士16人、硕士311人。
科创资金加速保障。与省高投、市古城投、市产业基金共同成立荆楚产业基金,已投资汇达、亿钧、能泰等企业共计2.46亿元,落实融资担保补贴政策,给予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贴息 4605万元。
科创生态更加优化。狠抓惠企政策兑现,真金白银重奖科技创新,年初政策兑现1.037亿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开展各项专业培训,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纵深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打通科技服务的盲点堵点,132项承诺事项办结时限达到省内最优,即办件比率提升至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