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陨落!

他一生追光。

他研制出我国第一根实用型石英光纤,创立我国的光纤通信技术方案,被誉为“中国光纤之父”;

他作为技术带头人的武汉邮科院,建成我国第一条光缆通信工程,架设起连通全国的光纤通信线路和光纤到户工程;

他倡议建设“中国光谷”……

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总工程师赵梓森。

点亮“中国光谷”第一束光的人走了。

12月15日14时29分,赵梓森院士因病医治无效,驾鹤西去,享年90岁。

光谷518平方公里因他的陨落而忧伤黯然。

老院士不仅拉出了中国第一根光纤,也拉得一手好提琴。

直至80多岁高龄时,南下深圳参加光博会开幕演讲,背着书包一个人坐火车,不带一个随从。

他将光的火种留在了他深爱的土地,也将笑容和风骨留在了这里。

如今,光谷成为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光电器件生产基地、最大的光通信技术研发基地,成为我国在光电子信息领域参与国际竞争的标志性品牌。

毕生“追光”成就“中国光纤之父”

1973年,赵梓森在武汉邮科院提出发展光纤通信。一无资金,二无资料和设备,三无实验室,他就在武汉邮电学院(武汉邮科院前身)洗手间里做实验。

凭着敢于创新、敢拼敢干的精神,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和挫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1976年,他终于研制出了第一根具有实用价值的石英光纤,并随后创立了我国光纤通信的技术路线。

他带领团队主持并完成了从“六五”到“十五”期间几乎所有我国首创的从光纤、光通信机、光电子器件、光测试仪表到原材料等全系列的技术与产品。

他在光通信领域的卓越贡献得到国内外的一致公认,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倡议并推动建立“中国光谷”

1995年,他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首次提出加快武汉光电子产业发展,将武汉建设成全国性光电子产业基地。

2000年5月7日,他领衔26位院士和专家在《关于加快技术创新,发展我国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建议》上签名,吁请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武汉建设国家级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国光谷”。

同年5月31日,他被“中国光谷”聘为首席科学家。2001年2月28日,在他的倡导推动下,科技部正式批准在武汉建立国家光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化基地,命名为“中国光谷”。

如今,“中国光谷”是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和光电器件生产基地,最大的光通信技术研发基地。

开启光通信强国之路

1983年,他认识到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光纤和光电产品的产业化和规模化需要寻求外企合作。

1984年,他作为中方技术负责人,经过认真调研和艰苦谈判,于1985年与荷兰飞利浦公司达成协议。1988年合作建立中外合作公司——长飞,1992年建成投产。

面对长飞公司发展初期面临的技术困难,他亲临一线指导,不断帮助公司提高技术水平。经过6年多发展,到1998年长飞公司生产的光纤质量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量产突破100万公里。

如今,长飞在光纤领域的技术和市场占有率已大大超过早期技术合作的飞利浦公司,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大型公司,带动中国的光纤产业由弱到强,最终成为世界光纤制造大国。

2016年,他指导完成了中国100 Tbit/s(1Tbit/s=1000Gbit/s)实验,使我国成为拥有世界最先进光纤通信技术的3个国家之一。

在他的带领和参与下,我国光纤通信产业实现群体突破和腾飞,光通信产业规模和市场份额位居世界首位。

如今,目前中国信科、长飞、亨通三家企业市场总份额占全球50%以上,对我国乃至世界的光纤技术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980年,他推动并创立了武汉邮科院硕士点,培养出了以两院院士为代表的一批高层次人才,打造出一支高水平的科技团队,如邬贺铨院士、余少华院士等,为民族光纤通信事业的持续发展贡献了毕生心血。

一生追光,您也成了一道光!大师远去,光照千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