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刚过,气温骤降,寒风凛冽,却挡不住返乡学子浓浓的家乡情。
2月2日,趁着高校开学前夕,市委组织部、团市委、市人社局、荆旅集团联合举办“知荆州 爱荆州 兴荆州”荆州籍学子喜看家乡新变化活动,就读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重点高校的百名返乡大学生齐聚,看家乡新变、话未来发展。
在荆州大学城、智谷创业园,建设如火如荼,返乡学子惊叹古城之南,新城的悄然崛起;走进荆州园博园,他们和“文物”对话,与历史相知,感受荆楚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路走、一路看,返乡学子触摸荆州发展的强劲脉动,用所学、所思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
“机场通航后,我再也不用中转武汉上学”
荆州到西安,600余公里的路程,对于李炳言而言,是很遥远的距离。曾玩笑道“要去大西北上学了”,而今随着道路变化和交通工具的进步,拉近了他与家乡的距离。
2019年,考上西安交通大学的李炳言,在父母陪同下,前往西安求学。由于荆州与西安隔着秦岭淮河一线,需要在武汉站中转,全程6个小时才能到达目的地。
2021年1月,荆州沙市机场建成通航,于李炳言是个好消息,荆州到西安仅要一个半小时。“翱翔在蔚蓝的天空,家乡广袤无垠的水乡平原景色一览无余、尽收眼底。”这是他以前从不敢想的事,第一次在家乡坐飞机的经历,李炳言记忆犹新。
“百年前,轮渡是荆州人过江的唯一方式,船舱夹裹着人生难言的况味。”长期在外求学的李炳言经常关注家乡的发展,尤其是交通变化。而今,荆州加速编织立体化交通网,铁路“十字交叉”、高速“五纵三横”“一江六桥”“一港九区”的综合立体交通格局已基本形成。
道路通畅,产业兴旺。荆州铁路、公路路网密布,横贯东西、连接南北,483公里黄金水道穿境而过,机场通航、航线散射全国,立体化交通网络的构建,让家乡人民的生产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谈起家乡的交通变化,李炳言满是赞美和骄傲。
“未来,希望我的设计走上荆州街头”
“太神奇了!你看这楚字,手放上去就变了形状,还有楚式漆器、楚简、帛画。”在荆州园博园楚文馆,长江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的大三学生王诗萍拉着同学兴奋说道。
王诗萍热爱历史文化,也衷于有生命力的事物。选择风景园林专业,通过人为改造自然景观,融入个人想法,表达自然的语言、体现地方文化,这是她的乐趣所在。
她眼中的荆州园博园是一座集设计、生态、文化于一体的宝地,尤其是园林院落式布局,极具荆楚传统韵味的绿色展馆,仿佛将久远的楚国拉近到了现代。
“荆州的地理和文化优势,常常成为我设计作业的灵感来源。”一次课堂作业要求设计花境,王诗萍便运用“金凤”这一元素,取以红色和黄色为主的植物色块,将花境拼接成凤鸟,展现荆楚大地的昂扬气质。
王诗萍的家庭从事楚绣行业,看到陈列在橱柜中的楚绣色彩明丽,绣工纹饰极其精美,一颗热爱楚文化的心早已悄悄种在深处。
“记忆最深的一幅绣品是《荆州古城》,城墙盘旋于湖光水色,游人穿梭,书写一座城的烟火气息,楚绣里的荆州真美啊。”在父辈的影响下,王诗萍还爱看字画、了解文物,养成了楚人聪慧、灵动的浪漫之气。
以园林承载荆楚,以荆楚卷画园林。作为校园宣传大使,王诗萍希望,多发现荆州的美,把荆州故事融入作品设计,将所学所想投入大美荆州建设。
“荆州太缺少在世人面前展示风采的机会”
“荆州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实在太缺少一个在世人面前展示自身风采的机会,而央视小春晚让荆州站在了全国观众面前。”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马锦秋,在得知家乡被选为央视小春晚录制城市时,内心十分激动。
2022年12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喜气洋洋合家欢——2023东西南北贺新春》特别节目在荆州录制,团市委招募200名返乡大学生担任志愿者,马锦秋便是志愿者团队的负责人之一。
荆州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马锦秋看来,这是荆州“出圈”的机会,也是她近距离了解家乡的机会。
“第一次去荆街拍摄的时候,真的很惊喜,跟以前完全不一样。”回想起记忆中的荆街,马锦秋告诉记者,荆街所处的地方彼时还是脏乱差的老旧小区,和对面的美食街形成鲜明对比,短短几年就变成了集美食、休闲、潮玩于一体的仿古商业街区,游人如织、烟火气十足。
变化的不止荆街,马锦秋小时候常去的江边变身洋码头文创园,繁华“重生”,时尚的商埠文化打造靓丽文旅名片。经过岁月洗礼,荆州古城传统与现代互动,宁静与繁华并存。
《东西南北贺新春》节目播出后,马锦秋再去搜索荆州这个词条,发现各大媒体宣传家乡,还有自媒体博主、远方的朋友都在为荆州点赞,她也为家乡的蜕变感到开心。
“他乡纵有当头月,不抵家山一盏灯。”对于返乡学子来说,荆州或许不是发达富饶的城市,但她默默的改变会让人惊喜。几个月不见,景点增多了、马路拓宽了、老旧小区改造了、门口架起了高架......这种熟悉的新鲜感,总能让人感动。
(通讯员:刘敏 编辑:黄伟欣 一审:唐杰 二审:张先凯 三审:江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