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半导体,北京有人工智能。
最近一周,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的北京,连续发布了3个支持鼓励人工智能发展的政策文件。
最新政策是5月18日上午,北京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的《北京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实施方案(2023—2025年)》。
此次北京市深改委会议指出,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要系统性、前瞻性部署基础理论、关键共性技术和前沿应用技术研究,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取得变革性、颠覆性突破。
此前几天,北京市发布的相关文件指出,要抢抓大模型发展机遇,探索具身智能等通用人工智能新路径,打造超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平台。
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取得变革性、颠覆性突破
据北京日报报道,5月18日上午,北京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第五次会议,审议《北京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实施方案(2023—2025年)》等事项。
会议指出,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要系统性、前瞻性部署基础理论、关键共性技术和前沿应用技术研究,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取得变革性、颠覆性突破,推进北京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
要完善人工智能产业支持政策,优化产业生态,建设一批示范性强、影响力大、带动性广的重大应用场景,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深度赋能实体经济。加强人工智能领域人才高地建设,吸引顶尖创新人才来京交流合作,加强后备人才培养。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
会议称,要用足用好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措施,更大限度释放科技创新潜力、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加快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支撑北京率先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围绕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营造更加优良的科技创新生态等,研究推进下一批先行先试改革。
在中国的高新科技领域,半导体产业主要集中在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则主要集中在北京,可以说是“上海有半导体,北京有人工智能”。
北京市委刚刚作出的“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取得变革性、颠覆性突破”的表态,可以说是发出了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竞争中的“最强音”,也是在美国OpenAI推出ChatGPT3.5吸粉无数之后,中国作出的最新的重要回应。
打造超大规模AI模型训练平台
探索具身智能等新路径
而在昨天,也即5月17日,科技部、北京市政府、工信部等12个部门,联合印发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加快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工作方案》,以推动北京率先建成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根据《方案》,到202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形成,成为世界科学前沿和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策源地、全球创新要素汇聚地。
北京将聚焦能源、信息智能等重点领域,持续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在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世界级重大原创成果。前瞻部署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前沿科学研究,对标集成电路、关键软件、新材料等关键核心技术需求倒逼应用基础研究发展。
探索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新范式,推动人工智能与科学技术深度结合,以数据要素驱动基础研究与产业融合发展。
支持公共底层技术平台和中试平台建设,打造超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平台、区块链可信数字基础设施平台以及相关领域中试熟化平台、概念验证平台等,加速前沿技术和底层技术快速迭代与创新突破。
在此之前的5月12日,为抢抓大模型发展机遇,北京市发布了《北京市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
针对加强算力资源统筹供给能力、提升高质量数据要素供给能力、系统布局大模型技术体系持续探索通用人工智能路径、推动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场景应用、探索营造包容审慎监管环境五大方向,该文件明确组织机制,提出了21项具体措施。
该文件明确提出,“探索具身智能、通用智能体和类脑智能等通用人工智能新路径”。
5月18日,在2023年ITF世界大会发表的视频演讲中,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表示:“下一波人工智能浪潮,将是一种被称为具身AI的新型人工智能,即能够理解、推理并与物理世界互动的智能系统。”
当天,A股具身人工智能概念股云天励飞大涨15%。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黄铁军指出,从计算机到互联网,再到移动互联网,中国没抓住生态,所以总是补短板。在智能时代,中国迫切需要抓住时代发展的新机遇,统筹数据、调度算力,组织起开源开放的算法体系,支撑国家级智能运营服务,发展国际智能服务。
美国有OpenAI、微软、谷歌
中国有智源、百度、华为
2023年4月,微软总裁布拉德・史密斯(Brad Smith)表示,中国的研究机构和企业将成为OpenAI开发的ChatGPT的重要竞争者,而微软是OpenAI最大的投资者。
史密斯称,中国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方面不会落后于美国科技巨头,如亚马逊和谷歌。在谈及微软以及ChatGPT的竞争对手时,史密斯称:
“我们看到三个处于绝对前沿的机构,一个是OpenAI和微软,第二个是谷歌,第三个是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于2018年12月,受到科技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指导和支持。其背景是,2018年年初,北京市出台《北京市支持建设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实施办法》,进行科技体制的飞跃式改革。
资料显示,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依托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百度、字节跳动、旷视科技等北京人工智能领域优势单位共建,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原微软亚太研发集团首席技术官、源码资本投资合伙人张宏江担任首任理事长,北京大学计算机系主任黄铁军担任首任院长。
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定位是“新型研发机构”,通过摸索,智源提出了一套“智源模式”,即建立自由探索与目标导向相结合的科研管理机制,以小同行视角遴选支持智源学者自由探索,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科研组织模式推动“悟道”大模型等重大科研任务的实施。
所谓“自由探索”,指智源研究院能够赋予科学家最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给予科学家尽可能大的研究自由度。
而“目标导向”,就是对于学界共识的方向,智源学者们的研究能够聚焦在一个统一的愿景上,并自然错开研究方向,频繁相互交流反馈,形成来自组织的合力。
2021年,智源研究院发布了当时全球规模最大、性能最强的智能模型“悟道2.0”,参数量达到了惊人的1.75万亿,这是GPT-3.5的十倍,也超越了谷歌的超大模型Switch Transformers(1.6万亿)。
这项工作由100余位科学家历经8个多月共同打造。此后,国内外更多大模型相关成果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包括OpenAI、Google、微软、百度、华为等。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黄铁军在2022年指出,大模型发展追求最大数据、最强算力和最优质的开源算法,以训练出智商最高的超大模型,为全世界尽可能多的用户服务。从“大炼模型”走向“共炼大模型”,基于统一的运营框架汇集资源,提供更好的智能服务将成为主要趋势。
对于谁可以胜任这项工作,黄铁军认为,在美国,可能性最大的是谷歌。谷歌通过搜索引擎、移动互联网、安卓系统收集了海量数据,拥有广大的移动端用户,其核心技术和专利储备也足够充分。其次是OpenAI+微软,人工智能新锐和传统信息产业巨头联手,将大模型技术与巨头的云服务结合,也有望成为美国的大模型运营商。
在黄铁军看来,在中国,百度可以对标前者,华为可以对标后者,但也都有局限性;更大的可能是筹划国家级人工智能服务运营商,并以此拉动人工智能全局发展,就像电信运营商拉动了华为等企业发展一样。
当务之急是构建“大模型生态”
2022年6月,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黄铁军在题为《大模型时代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专题报告中称,没有任何产业只追求“性能”,而不考虑成本和可用性。同质化训练大模型不可能长久,大模型不在多,也不可能多,当务之急是构建一个“大模型生态”,这才是未来大模型运营服务和智能应用的强大基座。
大模型时代,要抓住的核心是技术突破,不是再多个大模型的问题。未来大模型不是一个产品,而是智能运营,要像供应水、电、气、信息一样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人工智能的核心是生态建设和运营,这是人工智能发展长久之计。
面向2030的目标,应该思考中国的大模型技术和产业生态如何布局,希望中国未来引领大模型技术的开源开放,支撑国家级的智力运营,通过开源开放的智能生态,服务国家发展,服务全球发展。
2023年3月,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长张宏江在相关演讲中指出,技术瓶颈和商业化难题构筑AI行业起伏周期,大模型具备技术与产业的双重优势,将作为基础的平台支撑无数智能应用。
从“大炼模型”到“炼大模型”是一个范式的转变。未来的APP的开发将是在大模型的基础上“大模型+微调”的流水线运作方式,向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源。相比以前既做APP、又炼小模型的方式,释放掉重复造小模型的人力等资源浪费,极大降低开发成本,使边际成本趋零,带来百倍甚至千倍的生产力提升。
张宏江称,目前的大模型现象级应用是冰山一角,但距离大模型成为源源不断的智力能源走进千家万户还有漫长路途,要打破技术、资金、算力、算法、基础设施的重重壁垒,以开源开放促进底层技术创新合作是大势所趋。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