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放!鱼盆倾斜,一尾尾中华鲟子二代矫健地摆动尾巴,撒欢儿游向长江。6月6日,全国"放鱼日",荆州同步开展放流活动,2023尾中华鲟人工种群子二代"欢快"回归母亲河。
今年6月6日是第九个全国放鱼日。为积极响应养护水生生物资源的号召,营造关爱珍稀濒危水生物种中华鲟,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提升全社会保护渔业资源的认知水平,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决定在长江沿线开展"全国放鱼日"同步放流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为"关爱国宝中华鲟共护长江生态美"。
中华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距今已有1.4亿年历史,被称为"水生物中的大熊猫",是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和长江珍稀特有鱼类保护的旗舰型物种。人工繁殖及放流是保护鱼类物种的关键手段,有助于实现鱼类种质的延续并为野生资源提供持续补充。
上午9时,荆州市农业农村局、荆州市中华鲟保护中心、荆州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工作人员及数十名志愿者齐聚荆州长江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广场,分批次将2023尾中华鲟子二代放归长江。
据荆州市中华鲟保护中心主任周青介绍,此次放流的中华鲟,个体规格40cm-50cm。近年来,随着中华鲟培育、繁殖等一系列核心难题的相继攻克,今年中心中华鲟人工种群子二代繁育达到20万尾,创历史最高水平,截至目前已放流18.5万尾。
(记者:刘思楫 通讯员:张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