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
《湖北日报》刊发
《描绘平原湿地保护修复新图景——
江河湖碧水流 鸟竞飞鱼畅游》一文
聚焦荆州流域综合治理
荆州江河湖库星罗棋布,全市水域面积3755平方公里。其中长江径流里程483公里,占全省一半;列入省保护名录的湖泊184个,数量占全省近四分之一;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84条。推进流域综合治理,不仅是荆州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对全省也有着重要意义。
眼下,荆州各地各部门深入调研,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打造全国平原区域江河湖湿地群保护修复新样板。
荆州加快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山水项目
打造“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样板
//
近日,荆州市召开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和山水项目推进会,要求把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和山水项目,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等工作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
连日来,荆州市及各县市区围绕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开展密集调研,并积极组织开展相关申报工作。省调研组先后到公安县崇湖、荆州区浅山森林美术园等地,考察水系分布、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等情况。
今年上半年,荆州市先后发布市级、县级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将长江一级流域和四湖、荆南四河、沮漳河二级流域片区,细化为7个三级片区、35个四级片区、112个五级片区,明确五条安全底线,分区分类建立安全管控清单,同时立足资源禀赋,将全市128个乡镇、街道、管理区(农场)划分为工业、农业、商贸、文旅等产业类型,“让该干什么的地方干什么”,着力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民增收。
截至5月底,荆州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39个子项目已经全部开工,总体形象进度达到43%。该项目覆盖荆州8个县市区,总面积1.41万平方公里,总投资72.15亿元,其中中央奖补资金20亿元。6月初,荆州市就山水项目推进情况前往江陵县、公安县等地开展拉练检查,现场观摩石子渊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工程、南新河水系连通及生态修复工程、崇湖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项目和濒危物种青头潜鸭栖息地保护项目,要求积极探索流域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的新模式、新技术、新经验,打造全国平原区域江河湖湿地群保护修复新样板。
“水资源是荆州最大的优势,做好水文章是荆州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荆州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该市将坚持问据、问由、问源、问效“四问”原则,纵深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因地制宜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尽快形成一批可学、可鉴的示范样板,绘就江汉平原山水人城和谐共处的秀美画卷。
涴米河碧水重现 涴市南瓜今又香
//
7月7日清晨,松滋市涴市集镇,清澈的涴米河静静流淌,两岸垂柳依依、白墙黛瓦,几位村民划着小船,正在清理河上的杂草。
涴米河全长12.2公里,流域面积31.7平方公里。历史上,涴米河是松滋进出的重要水运通道,曾经船来船往,商贾云集。随着水运没落,涴米河风光不再,如今主要用于蓄水、抗旱、排涝,滋养着涴市、沙道观两镇七村1.8万人。
曾几何时,涴米河上围网密布,水面被分割成一个个鱼池,再加上沿岸居民生活污水直排,水体渐渐变黑、发臭,成了人人厌恶的“龙须沟”“化粪池”。
“前些年,河道里垃圾成堆,臭气熏天,整天都不敢开窗户。”家住涴市集镇的居民熊邦芬感慨地说。
涴市镇报德寺村村民孙武在河边承包了近万亩南瓜地,他说:“过去涴米河河道淤塞,雨水排不出去,田里庄稼经常被淹。”
近年来,涴市、沙道观两镇坚持系统治理,围网、垃圾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鲜花盛开的净水浮岛,沿岸还修建了护坡、步道等设施。向南,报德寺村河段,栈道蜿蜒逶迤,凉亭古色古香,东篱花海等农旅项目加速建设。沙道观镇邵家铺村在河边池塘上修建了水上大舞台,成为附近村民跳广场舞的好去处。
涴米河畔修建了栈道、水上舞台。
“2019年以来,涴米河涴市段经过两次截污、清淤、净化和生态修复,沿岸生活污水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水质、环境大为改善。”涴市镇副镇长周琼介绍,每到傍晚,前来涴米河散步的群众络绎不绝。
涴米河生态好转,为沿线村镇发展带来真金白银。2021年,孙武在报德寺村新承包300亩农田发展大棚果蔬,去年产值450万元,共吸纳80多位村民打零工,人均增收1万多元。“现在涴米河取水灌溉、排涝都很方便。”孙武说。
涴市镇盛产南瓜。今年,湖北楚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新建南瓜深加工企业,补齐当地南瓜种植、仓储、加工产业链条。湖北古乐乡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也前来建设285亩农旅融合项目。
前不久,四川一家牛蛙养殖公司看中了涴米河的水源,有意前来投资建厂,结果险些被拒。“现在招引项目必须把环保放在首位。”周琼说,镇里担心养殖污水会污染环境,专门去四川实地考察,又请环保部门把关,确认达标后才同意签约。
松滋市委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将深入挖掘涴米河的文化底蕴,加快沿河农事体验、休闲采摘、美食品尝、垂钓观光等项目开发,建好民宿、农庄、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助力涴米河打造3A级风景区。
监利综合治理沙螺干渠小流域
谋划12个项目,总投资4.89亿元
//
“总氮3.42mg/L,总磷0.035mg/L,氨氮0.061mg/L……”7月6日,监利市工业园新区污水处理厂环保数采仪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出水口监测数据。
“这些数值远低于国家一级A出水标准。”副厂长李少华介绍,该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覆盖监利市新、老工业园区共计32平方公里,目前日处理污水能力2万吨。随着园区企业日渐增多,污水处理厂将进一步扩能。
在污水处理厂西北方,长13.7公里的沙螺干渠上游河段横穿监利城区,沿线近46平方公里的区域被纳入监利市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摊开地图,沙螺干渠小流域西北部是双季稻、虾稻轮作示范基地,东北部有温氏集团等农业龙头企业和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南部是华中生态铝示范产业园、医药化工产业园和正在打造的面点产业园。
监利污水处理厂尾水治理工程现场宛如花园。
“沙螺干渠小流域是监利市主要的饮水入口和排水出口,而且周边产业园区众多,纳入试点意义重大。”监利市水利和湖泊局局长谭敦斌说,监利因水而兴,从农业大县迈向工业强市,必须坚持绿色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守住一城清水。
走进监利市华中生态铝示范产业园内,只见一辆辆满载玻铝产品的货车缓缓驶出,发往全国各地。
监利是全国玻铝之乡,有10多万人在外从事玻铝行业,占据全国60%的市场份额。2014年以来,监利向各地玻铝商发出“回归”邀请,湖北南桂铝业集团等60多家企业陆续在园区落地投产,2022年总产值达50亿元。
“传统铝型材加工企业规模小、工艺水平低,常常是‘家家排水、户户冒烟’。现在返乡创业绝不能再走这条老路。”湖北南桂铝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小龙说,集团投资近10亿元,建起先进的立式喷涂车间、立式氧化车间、头尾废料再生车间和污水处理厂,为园区企业提供统一表面加工和集中污水处理等共享服务,企业“拎包入住”,环保又节约。
近年来,监利市在沙螺干渠小流域新建了生活垃圾压缩式中转站、工业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处理厂各1座,如今流域水质总体达标。
在沙螺干渠小流域最南端,占地102亩的监利污水处理厂尾水治理示范工程湿地内,种满了鸢尾、花叶芦竹、旱伞草等净水植物,远远望去俨然是一片乡村花田。
“这些植物能直接摄取尾水中的营养物质和重金属,植物根系还可作为微生物生长附着点,这些都能有效提升水质。”监利(容城)城区污水处理厂总经理黄赋斌说。
据介绍,沙螺干渠小流域综合治理目前已谋划12个项目,总投资4.89亿元。
“下半年,沙螺干渠、子胥河、林长河将连为一体。随着各项工程加速推进,这片小流域有望变成水清、河畅、岸绿、景美、民富的典范。”谭敦斌满怀憧憬。
崇湖湿地生态美 东方白鹳飞复还
//
7月5日,位于公安县崇湖国际湿地北部的崔家湖渔场,占地500亩的小龙虾种养一体化核心示范区项目工地一派繁忙。
公安县是百湖之县,也是水产大县。淡水鱼、小龙虾等养殖业为农民叩开了致富大门,也给湖泊生态带来挑战。每到六、七月份小龙虾卖完后,虾农们便会将田间的尾水排出,这些尾水又沿着沟渠流入湖泊。
小龙虾种养一体化示范项目分为两期建设,包括片区沟渠清淤、边坡修整、生态修复、水质净化等,为水产养殖尾水达标排放作出示范,同时带动“大养虾”到“养大虾”转变,亩均有望增收500元至1000元。
崇湖水面红莲竞放,青头潜鸭在荷叶间嬉戏。(谷少海摄)
崇湖作为公安县第一大湖,过去被大面积围湖养鱼,导致水域大幅缩减,水质迅速恶化。经过近20年抢救性保护,如今崇湖生态好转,新增水域面积121.71公顷,水质从劣五类提升到四类,水生植物从初期353种增加到430种,鸟类动物从初期的131种增加至158种,黑脸琵鹭、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在崇湖畔安家。
穿行在崇湖北岸,只见河渠内每隔一段距离便设置有一道过滤网,美人蕉、燕尾草等绿色水生植物随处可见,水下投放的田螺吸收氮、磷等富物质。
“崇湖既是湖泊,更是流域,必须坚持系统治理。”崇湖湿地保护中心负责人朱海堂说,近些年,崇湖水质持续好转,管好上游来水功不可没。但是,上游6条河渠注入崇湖,沿线的养殖尾水、生产废水、生活污水成为崇湖的主要污染源。
全长10公里的曾荷渠,在斗湖堤镇荷花淀村注入崇湖。在曾荷渠入湖口附近,一片400多亩的低湖田已完成征收,今后将改种水草、睡莲等净水植物,助力河渠生态修复。公安县生态环境局局长桑大中介绍,崇湖北岸将修建环湖大道,沿岸河渠来水都将集中净化处理达标后再排入崇湖。
崇湖北岸的麻豪口镇,是公安县小龙虾养殖大镇,养殖面积约12万亩,年产量3万吨,产值超7亿元。“流域综合治理给村镇发展带来新机遇。”麻豪口镇镇长刘昌言说,临近崇湖的麻口、荆丰、鹅港、黄岭4个村,一块块虾稻田“小田并大田”,一条条小路改建成大路,一处处脏乱差变成风景线。
“流域综合治理,生态是底线,产业是关键。”桑大中说,依托崇湖国际湿地品牌,曾荷渠、界河渠等上游小流域治理将融入“生态+”模式,与各村镇资源特色优势有机结合,打造精致文旅产品,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治水先治岸,治岸先治流域。”公安县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将围绕“水净、村美、产兴、民富”目标,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积极探索小流域综合治理新模式,倒逼产业转型和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打造平原区域小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样板。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