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雕细绘 漆彩照人(工匠绝活)

【绝活看点】

制胎,髹漆,彩绘……作为楚式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人,邹传志30余年来不断锤炼技艺,同时将传统的髹漆技艺与现代人的生活用品结合起来,打造出了一批具有个人特色的漆艺作品。

在湖北荆州市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院,建筑古色古香,环境安静清幽。记者走进楚式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人邹传志(见图,本报记者田豆豆摄)的工坊,浓浓的大漆味扑面而来,只见四五个宽大的工作台上摆满了半成品和各种瓶瓶罐罐,身处其间的邹传志正专注地创作作品……

造型独特、纹饰飘逸、色彩绚丽的漆器是楚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楚式漆器制作过程精细复杂,分为制胎、髹漆、彩绘三大工序,需要融合雕、漆、绘三大工艺。”邹传志介绍,“一件较为完美的漆器,可能需要七八个月才能制作完成。”

制胎是漆器制作的基础。许多造型繁复、工艺精湛的楚文物,都是以木为胎,这对工匠的雕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虎座鸟架鼓中栩栩如生的老虎,鸳鸯豆上枕翅而眠的鸳鸯,凤鸟莲花豆上层层叠叠的花瓣等,都让人赞叹古代工匠雕工之精湛。“20多岁刚跟父亲学雕刻时,手被划伤是常有的事。”邹传志说,虽然学习雕刻技艺很苦很累,但自己从没想过放弃。

长期的练习、满手的伤痕,邹传志的雕刻技艺逐渐成熟。当他取出自己复制完成的“云气纹漆奁”时,自豪之情无以言表。奁是古代贵族女子的首饰盒。“云气纹漆奁”近于圆柱体,共分三层,乍一看以黑色为底、以少许红色点缀的普通图案,在灯光下却显露出细腻飘逸的云纹。“这是用针刻的,而且必须在大漆将干未干之时刻完,十分考验眼力和手感。雕刻不像彩绘,画错了还能改,一刀刻错了,就前功尽弃了。”邹传志说,这件作品耗时8个月才完成,并且只做了两套,一套交付给文保单位,一套自己留作纪念。

髹漆是漆器制作中耗时最长、最考验耐心的环节。胎体制作完成后,便要上漆。古代漆器使用的是取自漆树的天然大漆,首先要用瓦灰和大漆和成腻子,手工刷上胎体,阴干后打磨,再将大漆一层一层刷上去,每刷一次,要阴干一次,打磨一次,循环往复。其中的阴干环节,需要将温度、湿度控制在最佳水平,不同的季节,阴干的速度有长有短,因此匠人必须因时因地有所调整。

“精品漆器要刷六七十道漆,这样的漆器才富有光泽感,也不容易掉漆、崩漆,而且越摸越亮!”邹传志说,许多学生刚接触大漆时,会皮肤红肿、发痒,自己也是在经历很多次的过敏麻痒之后,身体才逐渐适应。

彩绘则彰显了楚文化的独特风格。楚式漆器花纹图案精美,内容广泛,色彩以黑、红、金为主。“彩绘之难,不是做到形似,而是做到神似。”爱好美术的邹传志不仅爱临摹,爱观察,更爱泡在博物馆、图书堆里,从厚重的楚文化中汲取营养。

2015年,邹传志开始琢磨古为今用,创造带有个人特色的漆艺作品。笔筒、茶具、饰品、文房四宝……邹传志将传统的髹漆技艺与现代人的生活用品结合起来,比如以王羲之《兰亭序》为灵感的茶具套装“曲水流觞”,以黑红为主色,器盖阴刻出弯曲的流水,器壁摹画了楚文物上著名的“车马出行图”,这一作品入选“湖北十大创意礼品”榜单。

“在创新中传承,非遗才能活起来,融入现代人的生活。”邹传志说,“今后,我想每年都创作三到四个新作品”。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