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创建·文明村镇】公安县:“红色头雁”领航,壮大村集体经济

仲夏时节,站在公安县麻豪口镇黄岭村极目远眺,一片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的高标准农田向远处延伸。

村民蔡重庆站在宽阔的田埂上,用手机拍下这一场景,并发到朋友圈:“小田变大田,碎田变整田,以后再也不用担心田里拖拉机进不去、收割机转不开了!未来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蔡重庆之所以有这样的底气,得益于公安县边探索边积累经验,迅速扩大试点,在麻豪口镇黄岭村推行“小田改大田”模式。

“小田改大田”是公安县以党建为引领,推动村集体经济“强筋壮骨”的一个缩影。2022年,公安县集体经济百万收入村达11个、过50万元的村达41个,所有村收入均突破2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万元,比上年增长7.9%。

如今,公安县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幸福指数稳步提升,强村富民、振兴乡村的步伐迈得坚实有力。

田成片了 人心齐了

与农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蔡重庆怎么也想不到,40多年前立下“生死契约”分到的责任地,如今又被“整合”起来。

走进麻豪口镇黄岭村五组,黄崇公路南面,几辆挖掘机、推土机在田间穿梭,零碎的“小田”消失,整片的“大田”已具雏形。

“你们看,这块刚平整出来的农田就是我的,准备发展虾稻田。”公路边,几位村民正围观讨论。

同样的坐标,“整容”前还是另外一副模样。

“以前我的7块‘巴掌田’又小又散,最远的2块田相隔1000米,农忙时出钱租收割机,别人都不愿意来。”指着南边田埂的尽头,蔡重庆感慨:“原来的农田中间高、两头洼,老天爷赏多少收多少,这一整,可漂亮多了,排灌水、机械化种植都很方便,让人省心。”

  天气虽然炎热,蔡重庆却干劲满满。身板结实的他,一边在地头开沟放水,一边要妻子赶紧联系无人机手明天撒谷芽。如今,家门口即是整合后分配到手的共计40亩的2块“大田”,一面靠公路,解决运输问题;一面临水源,解决灌溉问题。“田变好了,凭我们多年发展稻虾产业的经验,今后的收入肯定会大幅增长。”蔡重庆边忙还边与相邻田块的农户盘算起“收入账”。

黄崇公路北面,一块块齐整宽阔的水田里,青绿色秧苗已冒头。

“以前这里是东埋西葬的土坟,还有居民房前屋后的小块自留地,影响村貌不说,也种不了多少粮食、蔬菜。”谈起黄岭村的变化,该村党支部书记龚道平脸上洋溢着满满的自豪感,“我们是率先推行‘小田改大田’模式的,我们村所有涉及面积的地块是2840块,整治之后,可以把全村的土地地块浓缩至700块以下,群众的满意度也很高呢。”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什么、怎么干。公安县麻豪口镇积极探索,采取试点先行、整村推进的模式,在黄岭村蹚出了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新路子。

一户一田,“巴掌地”变“规模田”。一季水稻、一季龙虾——虾稻共作、种养结合,让村民增产增收。2023年,黄岭村村集体收入预计超百万元。

如今,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昔日的低效田、碎片田、撂荒田变成高产田、希望田。今年,该项工作在沿崇湖流域的黄岭村、麻口村、鹅港村、荆丰村继续推进,不仅让每一寸土地真正成为良田,还新增可以耕种的土地面积。

负债清了 群众乐了

推进村集体发展,关键在“头雁”。

在公安县,像龚道平这样的“能人”书记还有不少,白展平就是典型代表。

59岁的白展平,是少有的“一肩双挑”的2个村党支部书记。

2020年,他到狮子口镇景阳岗村担任党支部书记。此前,他在县内一家国营农场工作30余年,曾担任农场总支副书记、副场长。到景阳岗村后,白展平仅用一年时间,通过规范流转土地、发展产业,就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超百万元的目标。2021年11月,他再次接受组织的重任,兼任该镇横堤子村党支部书记。

和景阳岗村相比,横堤子村当时的情况更棘手。

土地流转出去了,村民却收不到流转费,村集体负债270余万元,村里两年换了3任党支部书记,干群关系紧张、矛盾纠纷不断。

村子穷、人心散,村集体经济发展从何谈起?

“横堤子村和景阳岗村田地相连,土地资源相近,产业发展也相通。”白展平从村“两委”班子配备着手,改善生产条件,召集合作社的承包户开会,提出“不交钱就交田”,解决了村民土地流转费被拖欠的问题,明确了“化解矛盾、激活资源、实现增收”的村级发展方向,统一了全体村民的思想。

负债逐步清了,矛盾渐渐少了,人心也就齐了,发展也就顺了。村头巷尾,村民们谈及现在的变化,无不夸赞白书记是个“好当家人”。

在农户周泽海家中,他向记者讲述了“一面没送出去的锦旗”的故事。

这面锦旗,周泽海已珍藏一年。他拉开衣柜门,小心翼翼取出,宝贝似地展示出来,上面写着“心系人民群众 为民排忧解难”。

白展平就任横堤子村党支部书记后,第一件事就是解决村民土地流转费被拖欠的问题。周泽海收到土地流转费无比感激,与7名村民一道定制了一面锦旗,想要送到白展平手中。

“我没做出什么成绩来,锦旗不能要,你们的心意我收下了。从今往后,咱们只要团结一心,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白展平的婉拒,让周泽海等村民更加敬佩。

白展平说的“没成绩”,在村民眼里却是实打实的“惠民事”,修建泵站、结清拖欠流转费……桩桩件件,让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针对横堤子村水网密布、地势平坦的特点,村“两委”坚持把产业发展重心放在虾稻共作、现代设施农业等方向。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52.6万元。

队伍强了 产业活了

一个党支部能带强一个村,一位“当家人”能带活一个村。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近年来,公安县以党建引领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强筋壮骨”,把党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有效转化为乡村振兴的行动优势,让农村发展焕发勃勃生机。

农民致富快,全靠“头雁”带。为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无人带、不会带的难题,公安县抓实“红色头雁领航”工程,坚持选用能人,着力选优配强村级“当家人”。

2021年换届以来,公安县调整优化25名党组织书记,狠抓村(社区)后备干部队伍提级管理和动态跟踪管理,在县级层面招录50名村级后备干部并进行培养,确保每村至少2名后备干部。

坚强有力的党组织,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主引擎”。公安县引导各村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极大增强了农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

目前,公安县村级集体经济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

埠河镇以同心村为试点,建立党支部引领的“2+5+1”葡萄产业服务体系,通过土地流转和居间服务等方式,每年可为集体增收35万元以上;

毛家港镇引进大型市场主体,以整村流转的方式种植红缨子高粱,预计每年可为片区村集体增收千万元以上;

麻豪口镇引进小龙虾加工企业,建设水产品加工基地,村集体整合利用闲置场地,为企业提供集中收购点30余个,每年可获租金收益20余万元,累计带动上千名群众“家门口”就业;

孟家溪镇青龙村去年开展居间服务改革,通过探索资源居间、劳务居间、生产居间、公共服务居间等四类“居间服务”,盘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村集体经济每年可增收50余万元;

……

行走乡村,解码振兴。乡村面貌焕新蝶变,一幅幅产业兴、村民富、乡村美的动人场景,无不抒写着公安县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幸福画卷。

(记者:佘海艳 彭诗静 特约记者:夏峻 通讯员:刘忠)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