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来了

7月13日召开的

市委六届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

《中共荆州市委、荆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以实施规划纲要为总抓手

推动城市和产业

集中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中共荆州市委六届六次全体会议决议》

市委书记吴锦在讲话中提出

要发挥历史文化优势

打造荆楚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区

实施荆楚文化研究阐释传播、荆楚大遗址传承发展等重点工程,办好高等级楚墓抢救性发掘等“十件大事”,瞄准“1+1”(纪南文旅区+荆州古城)重点战场,扎实开展楚文化考古研究阐释利用,加快荆州古城保护疏散与5A创建,打造新时代荆楚文化权威阐释地、场景再现地、活动聚集地、文旅目的地。

一、荆楚文化保护传承目标

重点突出荆州楚文化的发祥地、三国文化的荟萃地、红色文化的富集地、长江文化的展示地等荆楚文化特色,围绕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形成荆楚文化在中华大文明视野下的价值弘扬和传承创新的发展模式,将荆州打造成为古韵今辉、荆风楚韵的中华文明荆楚文化地标、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精华段、文化保护传承创新的典范

荆楚文化保护传承形成示范。持续推进“中国明清城墙”(荆州城墙)、“关圣文化史迹”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不断提升,省级及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增加至80个。

荆楚文化成果共享效能显现。组织创作一批反映荆楚文化特色、具有较高水准的文艺精品。引进和培育旅游演艺龙头企业,推出一批高水准的旅游演艺产品和活动。推进荆楚文化传承展示空间不断优化,继续办好中国楚文化研究院,建成楚文化博物院(长江国家博物馆荆州分馆),提升荆州在楚文化研究中的地位。

文旅融合进一步深化。争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荆州古城历史文化旅游区创建国家级5A级旅游景区,纪南文旅区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积极创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荆楚文化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强化荆楚文化的品牌符号,持续提升楚文化节影响力,提升荆楚文化在长江文明和中华文明体系中的标志性地位,扩大荆楚文化交流对话,大幅提升荆楚文化的标识性、显示度和影响力。

二、加强荆楚文化保护传承重点任务

加强荆楚文化保护研创

完善荆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构建系统完善的保护对象体系、文物安全责任体系和文物资源保护管理体系。
积极开展“长江中游文明化进程研究”“考古中国” 等重大项目,推进楚文化为代表的系列考古研究,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汇聚高层次人才队伍, 构建荆楚文化考古研究体系。
启动博物馆、纪念馆馆藏文物修复项目,打造漆木器、简牍、古代丝绸保护修复三大支柱。
支持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发展,打造全国领军型文物保护科研基地。
做好国家、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申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利用。

推进大遗址保护传承

推进荆州大遗址重大考古研究计划,重点实施以楚故都纪南城遗址为中心的考古工作,编辑出版考古发掘及重要出土文物整理报告,深入揭示楚文化源流和发展脉络,为大遗址保护展示提供有力支撑。
重点推进楚纪南古城和熊家冢两处遗址公园建设,在核心保护区外围建设文物展陈、数字复原、实景再现、互动体验、文化创意等功能区域,发展考古旅游、研学旅游、深度体验旅游等文旅新业态,促进文化文物资源创新转化。
设立楚文化IP创新转化中心,深入研究梳理楚文化资源谱系,提炼总结楚文化元素,融入时代特色和市场需求,推出一系列现象级的楚文化IP作品。

推进荆州古城保护利用

推进古城功能疏解和人口疏散。
加快推进“古城小样板”建设, 改善古城内外交通,建设润城景观带。
推进荆楚文化活化利用“润城计划”,提炼精选凸显荆楚文化特色的经典性元素和标志性符号,合理应用于城市雕塑、广场园林等公共空间。
推进三义街等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利用,研究启动荆州古城和荆州古城墙世界文化遗产申报进程。
完善服务设施、停车设施、标识系统、旅游厕所及智慧旅游等相关基础设施。
策划关帝庙历史街区、荆楚主题文化街区、三国主题文化街区、繁荣街民宿街区、千年印象影视城、青年社区活力节点、文创主题商业街区等项目,加快推进古城5A景区创建,实现“产城一体”。

推出荆楚精品文旅产品

深入推进全域文旅融合提质战略。
以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和大遗址荆州片区为主体,以遗址考古研学和楚文化风情体验为主题,打造“楚国盛世”楚文化旅游产品。
以荆州古城为重点,三国文化为主线,打造“三国风云”三国文化旅游产品。
以荆江沿线抗洪、治水等水文化展示和水利遗迹为重点,打造“荆江抗洪” 治水文化旅游产品。
以洪湖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为核心,深入挖掘湘鄂西红色革命精神,打造“ 红色热土” 红色文化旅游产品。
依托长江水道以及沿线生态湿地环境,以“长江湿地、生态科普”为主题,打造“ 美在荆江”长江生态旅游产品。
结合人文旅居乡村建设,打造“荆楚水乡” 乡村休闲旅游产品。

培育荆楚文旅消费热点

开展夜间文旅消费升级,推出“博物馆之夜” 等夜间文旅业态, 迭代升级荆州古城光影秀、沙市洋码头奇幻光影世界等夜间旅游产品。
丰富体验式文旅消费空间,扩展博物馆、图书馆、群艺馆、剧院、非遗展示馆等文化场所旅游功能,支持“ 古城小样板” 、章华寺文化旅游综合体、荆州冰雪运动项目、洋码头文创园。
积极承办或举办“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联盟联席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艺术周” 等专业性知识论坛,开展“荆楚文化艺术节” 等旅游节事活动,办好爆点性的文旅节会活动。
挖掘提升“ 荆楚味道”,推出多元“荆州夜宿”,打造特色“荆州礼物” ,提升全要素文旅服务。

培育“ 文旅+ ”产业生态

支持荆楚文化创意产业园、沙市1876文创园、三国文创社区等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培育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的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培育“ 文旅+创意”产业。
以洪湖大湖、松滋洈水、石首桃花山为重点,布局大健康旅游产业,培育“ 文旅+健康”产业。
充分利用洈水、洪湖、黄山头、长江沿线等场地资源,支持洈水运动休闲小镇、六合垸三农航空营地等项目建设,培育“ 文旅+体育”产业。
建设一批星级休闲农庄、田园综合体、精品民宿、乡村研学基地、特色旅游村镇和精品线路,培育“ 文旅+农业”产业。
大力发展商务度假、会议会展、学术交流、行业论坛、企业团建等业态,培育“ 文旅+商务” 产业。
挖掘松滋白云边、城区工业遗址等工业资源,提升工业厂房旅游功能,培育“ 文旅+工业”产业。

推进荆楚文化成果共享

依托县(市、区)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农村书屋等文化设施,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品位的“荆楚文化” 主题公共文化空间。
鼓励开展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公共文化活动,打造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群众公共文化活动品牌,创新开展“ 浪漫荆州 · 书香湖北”读书节、“ 刚毅进取 · 强国练体” 系列竞技赛事等活动。
深入挖掘荆州历史人文资源,打造一批演绎荆州地域历史、体现人文底蕴的优秀艺术精品,推动荆楚文化艺术繁荣发展。

加强荆楚文化品牌塑造

积极开展荆楚文化旅游形象品牌标识和宣传口号征集活动。
扩大楚纪南故城遗址、熊家冢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荆州博物馆、 荆州古城、荆州方特主题公园等文旅重大项目的国际旅游品牌影响力。
构建“ 游荆州古城、品荆风楚韵”“楚国故都、三国名城” 等文旅IP矩阵。
办好首届楚文化节、楚文化传承发展高峰论坛、中国龙舟锦标赛等节庆活动和品牌赛事。
积极开展“ 漆艺之都”、全国羽毛球示范城市等特色创建。
加强传播能力建设,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现荆楚文化魅力。

注重荆楚文化交流传播

积极推进与长江黄金旅游带、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长江中游城市群、宜荆荆都市圈、武汉城市圈、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以及高铁沿线城市的区域旅游合作,协同策划精品旅游线路。
高水平举办世界荆楚文化大会,提升荆楚文化国际影响力。
加强与国际旅游联盟、“ 一带一路” 沿线各国、长江黄金旅游带城市以及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定向合作,托大荆楚文化国际消费水平。
利用我国与世界各国文化合作交流机制框架,开展荆州“中华文明荆楚地标” 的文化品牌推介宣传,加强与“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明互鉴与文化交流,做好荆楚文化对外交流传播。

推进荆楚文化数字化

筹建“ 云上荆楚” 文化特色项目,推动荆楚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建设全景展示数字博物馆及专题博物馆群。
搭建智慧文旅公共信息平台,构建荆州文旅消费大数据管理平台,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