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人的1953.7.27

抗美援朝战争中

197653名英雄儿女

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献出生命

拼来山河无恙、家国安宁

今天

是朝鲜停战协定签署70周年

一起来听听来自荆州“最可爱的人”

91岁易金荣、93岁韩守海

以及91岁赵永高的故事

图片

01

抗美援朝老兵易金荣:"那个日子我永远记得"

易金荣,湖北石首人,1932年出生,1952年10月参军,12月奔赴抗美援朝战场,被编入志愿军第16军32师95团工兵连。在朝鲜期间,因表现出色先后荣立三等功2次、获嘉奖5次。1957年4月回到祖国,解甲归田建设家乡,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

图片

志愿军老战士易金荣接受总台央广记者聂宏杰采访

1952年的冬天,不满20岁的易金荣怀着满腔热情报名参军。

易金荣回忆说,他第一次离开家乡,就来到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

志愿军老战士 易金荣:

我们到朝鲜以后,看到很多街道、房屋都被炸光了,眼前的城市就好像我们家乡挖藕过后的泥塘那样凌乱。

那天,易金荣和战友们领完棉衣、手套,就踏上北上的列车。火车从武汉一路开到鸭绿江边的凤凰城,也就是今天的辽宁丹东凤城市。

和大多数志愿军一样,易金荣是夜晚渡过的鸭绿江。美军的飞机在头顶盘旋。上车前,部队收走了所有人的火柴和一切可以发光的物件。

图片

志愿军老战士易金荣接受总台央广记者聂宏杰采访

谈到在朝鲜期间的岁月,易金荣表示,自己是工兵,主要负责挖工事、修碉堡和排雷,和步兵相比相对安全一些。尽管如此,易金荣也同样经受着战争的枪林弹雨。

易金荣依旧记得,有一次他和两名战友一道去执行排雷任务,遇到危险,遭遇敌人枪炮袭击,两名战友牺牲。

志愿军老战士 易金荣:

地雷还没排出来,我们就被敌人发现了。当时我们三个人执行排雷任务,当场被打死两个,只留下我一人。我坚持把剩余的两颗地雷排除了。

在朝鲜期间,易金荣因为各项成绩优异,被评为技术能手,荣立三等功。1956年1月,易金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如今,易金荣经常在梦中重返朝鲜,在电视里看到抗美援朝相关的纪录片或电视剧都会很感慨。

图片

02

抗美援朝老兵韩守海:“两天没吃饭,还是打了胜仗”

1947年,17岁的韩守海参军投身革命,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担任坦克修理排排长职务。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上甘岭被称作美军的“伤心岭”。同为“联合国军”组成部分的英军也有一个“伤心岭”,那就是西线战场的马良山。

1951年11月4日,第191师向马良山实施反击作战,一辆坦克意外落水,为了保障战力,韩守海带领同排战士紧急抢修坦克。

志愿军老战士 韩守海:

我们从江里捞出这辆坦克不容易,捞出来以后我们用了5个多小时,终于把它修好了,这辆坦克又加入了战斗。

坦克在炮火掩护下,隐蔽占领直瞄射击阵地,摧毁英军前沿残存工事,在志愿军夺回马良山阵地起中到了关键作用,韩守海也在此战争中荣立一等功。

图片

这场胜利给敌人带来了沉重打击,加快了和平谈判的进程,稳定了西线战局。

提起那些战火纷飞的岁月、那些出生入死的战友,韩守海几度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志愿军老战士 韩守海:

条件很艰苦,没有物资,有一次两天都没吃东西,后来打了胜仗之后,才在敌人的坦克里面拿了罐头,吃上了饭。

图片

回忆起过往的峥嵘岁月,韩守海说,在战场上从来就没有害怕过,心中只有浴血奋战保家园的坚定信念。

图片

03
抗美援朝老兵赵永高:“只要身体适应,我还可以上战场”

永高,现年91岁,原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21年军旅生涯中,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赴朝作战期间共参加了4次大战役和10多次局部战斗,战斗中双耳鼓膜震破导致失聪

时光回溯到1951年2月的朝鲜战场。志愿军50军449团战士赵永高,和战友们依托战壕与多国联军展开了激烈战斗。

面对敌军飞机、大炮、坦克的轮番轰炸冲击,在5次打退敌军、歼敌2500多人后,奉命撤出阵地。投入战斗的500多名志愿军战士,只有38人撤回了汉江防线,此时的赵永高也因双耳鼓膜被炮火震破失聪。

志愿军老战士 赵永高:

一天我们打退敌人五次冲锋,每次冲锋之前敌人都是用飞机轰炸,炮火袭击,然后就是坦克游导步兵。

每每讲述到1951年那场惨烈的文恒山战役时,赵永高都饱含热泪,声音哽咽。

图片

他是炮兵装填炮手,平时苦练本领,战时及时准确填炮,与瞄准手紧密配合,使每发炮弹都命中目标。也正是那次战役,他双耳鼓膜被炮火震破导致失聪,耳朵不灵敏,一直只能听大声音。

在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中,赵永英勇无畏,做好了随时为祖国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准备

1953年7月27日

《朝鲜停战协定》签署

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290万志愿军浴血奋战

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

今天,为最可爱的人点亮青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