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文明家庭:最美环卫家庭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两代人先后从巴蜀之地来到荆楚大地打拼,先后有10余人在荆州沙市当环卫工人。高峰时期,家族成员甚至有20多人从事环卫保洁工作。从年过花甲的父辈,到年轻一代的90后,30多年来,这个家族用勤劳的双手和日夜的守候,扮靓着荆州的城市面容,也见证了城市的文明变迁。2020年,湖北省城管研究会授予这个家族“环卫世家”称号。2021年,湖北省住建厅授予该家族成员全省“优秀环卫工人”荣誉称号。

今年64岁的饶先禄在沙市环卫事业要从他的哥哥饶先华说起。1985年,不甘于故乡贫瘠的生活和沉重的家庭负担,刚满30岁的饶先华从四川忠县(今属重庆市)顺江而下,来到湖北沙市。

“粮食不够吃,田地也不够分,家庭负担还很重。”今年68岁的饶先华向记者介绍,他有一个弟弟和两个妹妹,人多地少的状况让一家人的生活步履维艰,很多年轻人渴望到外面的世界闯出一番天地。

那个年代,繁荣的工商业让沙市这个滨江城市一度有“小上海”的美誉,举目无亲的饶先华便来到当时沙市最繁华的黄家塘落脚,成为一名炒瓜子的学徒。

工作之余,饶先华看到,沙市的不少高楼时常因来不及清运的垃圾堵塞楼道。于是,他改行到沙市文化坊社区,成为一名环卫工人,负责清运小区居民的生活垃圾。

饶先华相信,只要肯干,一定会闯出一片天地。不分寒暑,无论风雨,一年到头起早贪黑的辛苦打拼,他凭借一台破旧的板车收垃圾,终于在沙市谋得一个落脚的地方。

“当环卫工人的报酬明显高于当学徒。”饶先华尝到了甜头。于是,他下定决心,要把环卫工作干好。

饶先华生活的改善为老家亲戚投奔沙市带来了希望。在他的影响下,1988年,饶承勇的父亲饶先禄也拖家带口逃荒到沙市,当起了环卫工人。

以至于后来的30多年时间,饶承勇的二叔、二婶,表哥、表嫂,姨父、姨妈,以及远房亲戚近30人先后都来到沙市,其中有14人常年在沙市当环卫工人。他们当中,绝大多数还是“夫妻档”。

2016年冬天,饶先禄在沙市黄家塘清运垃圾时,右手不慎被玻璃碎片划伤。饶先禄起初并没有在意,可等到当天工作结束时,他的右手肿胀得像个馒头,还伴着愈演愈烈的阵痛。

送医救治后,医生告诉饶先禄,他的手背伤口已感染,若不及时进行处理,恐有更严重后果。虽然很不情愿,但饶先禄还是无奈选择治疗。

“没人清扫,小区居民该要骂环卫工不干事!”病休期间,饶先禄放心不下环卫工作。看着焦虑的父亲,饶承勇主动提出要替他顶班。

饶承勇至今还记得,冬日的沙市,寒风刺骨,每天凌晨2点半,他便被闹钟叫醒,然后开着父亲的垃圾清运车,迎着寒风挨个小区将垃圾清运到中转站。

2条道路、3个社区,共200多个垃圾桶,饶承勇要从凌晨忙到上午9点半才能清运完毕,然后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早堂面。从下午1点开始,他要开始当天的第二次清运,直到下午3点。

“30多年来,父亲就是这样每天雷打不动的坚持。”一番亲身体验,饶承勇深切感受到父亲的不易,“父亲真的老了,我该做点什么了。”

“我也去买一辆三轮车吧?”2017年春节刚过,为父亲顶班2个多月的饶承勇突然宣布,他要当环卫工人。

起初,饶先禄以为儿子只是一时冲动,不会坚持太久。“谁知,他一干就是6个年头!”饶先禄对记者说,因为工作踏实,各项考核名列前茅,饶承勇多次受到省、市荣誉表彰。

很多人不理解,年纪轻轻的80后饶承勇完全有条件干更体面的工作,为何要当环卫工人,而且一干就是6年?

“很小的时候,我就看着父母风里来,雨里去,凭着双手,将整个家撑起,将我养大。”饶承勇说,5岁那年,看到父母每天收垃圾,在同龄人中,他感到自卑。

“别人是富二代,我是‘渣二代’,但不管别人怎么看,我还是要把事情干好。”饶承勇很快就明白,殷实的生活要靠勤恳的劳动换来。他常戏言,父母是环卫工人,和煤渣打交道最多,自己就是“渣二代”。

如今,在沙市区中山街道环卫保洁片区,小区保洁、路面清扫、垃圾转运……随处可见饶姓“环卫世家”成员的身影。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