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宜昌枝江的姚家港化工园内,机器轰鸣不断,多个施工现场紧张而忙碌,让原本燥热的7月显得更加火热。而“热”的不仅仅是天气,这里的很多企业都拥有市场竞争“杀手锏”,这里的王牌项目大多是在近几年才入驻姚家港的。这个“年纪不大”,获批于2008年,总规划面积74.8万平方米的化工园,最初依靠的是大宗农业化肥产业。但是在2017年,宜昌打响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后,这里成为了枝江化工产业转型的“主战场”。数据显示,仅2022年,以姚家港化工园为聚集区的化工产业占据了枝江工业总产值的三成以上,助推着枝江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并且连续3年入榜进位。
专题:《是这个理》
百姓故事,专家视角。由湖北省社科联、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省委网信办联合主办,湖北电视综合频道联手长江云推出的系列理论故事节目《是这个理》74期:向“新”而行风正劲。短短几年,蝶变升级是如何完成的?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枝江化工未来的发展方向又在哪里?今天,让我们跟随中共湖北省委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一级巡视员邹德文的脚步,到这个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里去取取经、解解密。
传统模式生存艰难
化工厂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基于小合成氨工艺的传统煤化工,这是三宁起家的基础。依托丰富的磷矿资源和优势明显的水运。1969年,湖北三宁化工的前身——枝江县化肥厂,在姚家港开建。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三宁人不断精进技术研发,提升效能,探索股份改制,打破“大锅饭”,北上“联姻”山西晋煤集团,终于在竞争激烈的化肥行业占据了一席之位。2016年,为响应“长江大保护”的国家战略,三宁主动封停了仍在盈利的多家子公司和项目装置。2017年9月,宜昌正式发布《关于化工产业专项整治及转型升级的意见》,明确提出在3年内“关改搬转”134家化工企业。而当时,三宁年产40万吨的合成氨的尿素厂也在名单之列。
1988年大学毕业就进入三宁的殷银华,从一线的车间调度到如今公司的总经理,深耕化工行业35年,他对技术差距和产业环境的变化有着更深刻的感触。如果说关闭子项目,损失8000万元的利润,只是意味着三宁传统业务线的短暂收缩,那么年产值超10亿元的尿素厂将何去何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公司未来的持续走向。在这场产业转型中“伤筋动骨”的三宁,是收缩后退,还是投资奋进呢?
投资百亿搬迁转型
数智化赋能绿色发展
三宁化工生产的乙二醇是一种有机原料,冷冻剂、润滑剂等产品都含有这个成分,产品的应用也十分广泛。虽然日常应用范围很广,但几年前,由于装备、工艺等差距,乙二醇在国内的产能并不高。它也是国内为数不多,进口依存度较大的化工产品之一。经多方考察调研之后,三宁决定向国际高端化工产业看齐进行转型,同时精准抢占市场。由于乙二醇的市场瞬息万变,为了抓住市场机遇并迅速建成投产,建设工期只安排了一年半的时间,市政府组织了50多人的队伍和10个专班,在一个月内便完成了征地拆迁工作。
2018年2月,三宁化工决定淘汰年产40万吨的尿素厂,在姚家港化工园投资100亿元,开建联产60万吨的乙二醇项目。枝江市委、市政府“一把手”领衔,组织18个部门,成立了40多人的作战指挥部,代办一切行政审批事项。同时,还争取到了49万吨标煤增量的能耗指标,支持项目快速落地。2020年,乙二醇项目正式投产,它的稳定运行,预计将为三宁实现年降低能耗18万吨标煤,减排废水1万吨,年销售收入突破70亿元的目标,也标志着三宁从传统化肥、传统煤化工向化工新材料的转型。化工厂搬迁,不是简单的“物理位移”,而是搬迁的同时,实现设备、产品、管理和工艺的升级和转型。建设新项目,一“减”一“增”之间,三宁正推动着枝江化工产业由“灰”转“绿”。
占地2000亩的厂区,30000台套自动化的仪表设备,靠传统人工现场操作,显然不可能。新产业也需要新搭档。三宁搭建了一个智慧园区数字孪生平台,大到占地2000亩的厂区,小到几厘米长的仪表,在这里都能看得一清二楚。有了它的助力,三宁每年节能降耗在2%左右,生产成本下降4000多万元。同时,整个厂区的火灾、有毒可燃气体都可以实时监测。技术的创新,大大提升了公司对重大危险源风险的管控能力。机器越来越聪明,企业越来越先进,智能工厂重塑着生产流程。当岗位不再碎片化,都集成在了一个智慧大脑中时,化工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挖掘培养创新型人才
变中求进书写历史新篇
虽然是非化工专业出身,但提起三宁的化肥,李沛信手拈来。2012年,留学归来的他,受父辈影响,回到了枝江的化工行业。为了快速成长,李沛铲过煤渣,卖过化肥,跑过基层市场,也参与过国际谈判。身为“80后”的他,也是三宁化工最年轻的高管。深挖企业的数据资源,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这是李沛现在的主要工作。他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除了产品外,数据也应该成为核心竞争力,公司原有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和决策依赖的是经验。而如今,数字化管理才是企业的必经之路。数字化背景下,企业需要更多像李沛这样具有创新活力的年轻人。
为了引进和留住更多这样的高层次青年生力军,2022年,三宁开足马力投资145亿元,在姚家港化工园开工建设了占地1588亩的酰胺和尼龙新材料项目,将原有的产业链进一步拓展。这个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87亿元的新项目将在今年年底投产。届时,三宁将通过10年的布局形成从传统化肥产业到精细化工和新材料的产业链条,产品也从几百元一吨的低端化肥、两三千元一吨的复合肥,拓展到几万元一吨甚至几十万元一吨的化工材料。随着产品线的升级,产品附加值也在不断攀升。一旦三宁这样的“园区老大”内部的产业链循环兴旺,就可以激活整个化工园的活力,带来人、财、物的集中,推动整个园区进入成长快车道。姚家港化工园的工业企业“上新”,从2008年的15家已经发展到了现在的87家,已形成五大集群。2022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716亿元,税收10.2亿元。
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重点领域提前布局,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既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又创造新的竞争优势。一切向“新”而行,国家有令,百姓有盼,企业有责。如今,在三峡之末,荆江之首,作为化工“航母”的三宁公司,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的姚家港化工园,亦或者县域经济百强的枝江,都在用实干寻找“变”中发展的“最优解”。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