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风报道:今年是“98抗洪”25周年,1998年入夏,长江流域发生了全流域性特大洪水,荆江河段尤为严重,上百万抗洪军民严防死守,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战胜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5年后的今天,荆江两岸,巍巍长堤,镇守江河,护卫着万千百姓;一个个灌溉设施,密布田野之中,润泽着万亩良田;一汩汩清泉,淌遍山野镇村,滋润着千家万户,谱写人水和谐新篇章。
在荆州市荆江分洪工程南北闸管理处北闸管理所,不少游客在北闸风景区驻足参观,放眼望去,一座座排列的机房窗明几净,北闸孔墩粉刷成靓丽的天蓝色,显得雄伟壮丽。 荆江分洪工程建成至今已有71年,经过多年改进,北闸每个孔墩上面修建了闸门启动机房,由人工开启闸门变为电动,有效地提高了开闸门速度。
站在岁月的闸口回望,荆江分洪工程南北闸管理处北闸管理所工程管理科科长付兵说:1998年的8月16日,在等待最后的分洪命令前,分洪区的老百姓已经全部撤离。付兵接到的命令是所有的工作人员全部撤出这个爆破点。
然而,在这个惊心动魄的晚上,上百万军民组成的抗洪大军始终没有放弃最后的希望,为分洪区人民做着最后的努力。经再三权衡,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荆江不分洪。
党的十八大以来,荆州市水利系统全面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统筹推进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综合治理,10年来,荆州市累计完成水利投资193.7亿元,荆江大堤综合整治、荆南四河堤防加固、洪湖分蓄洪区东分块蓄洪工程、三峡后续工作建设项目、洪湖长湖堤防加固等一大批重大水利工程相继竣工,建成即投入运用,持续提升水利基础保障水平。
2017年以来,荆州市常态化开展巡江执法行动,严厉打击非法采砂,共拆解 “三无”吸砂船只165艘、处理采砂工程船舶26艘,实现江面无“非船”、江中无“非采”、岸边无乱堆、市场无“非砂”的目标。2018年,荆州市在全省率先建立长江岸线管理员制度,落实管理员572名,通过建立“五统一”工作机制,设置“长江岸线管理党员示范岗”,严格落实“清四乱、治三非,查两废、管两禁,一保一防、两巡查”工作职责,形成“专职管理员+堤防管理员+第三方监管+民间河湖长”的立体全域管护格局。荆州市清理整治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157个,实施长湖、小南海、内荆河等13处水系连通项目,完成17处小流域治理,10年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00平方千米以上,河道采砂管理工作连续3年在全省位列第一,采砂工程船舶集中监管、“三无”吸砂船舶分片拆解、航道疏浚砂综合利用等经验在全流域推广。
荆州市、县两级以中心城区为依托,精心打造长江“最美岸线”。中心城区打造了临江仙公园和洋码头文创园,沙市区打造了柳林洲长江岸线生态园,江陵县打造了城区临江5公里生态长廊,松滋市打造了涴市镇古乐乡江滩公园,公安县开展太平口腊林州岸线整治,监利市打造了城区外滩滨江公园,洪湖市打造了城区江滩公园。通过6年持续努力,全市长江两岸共造林101.05万亩,基本实现了应绿尽绿,荆江沿岸形成了一条连续完整、功能完备、结构稳定的森林生态廊道,这些“最美岸线”就像一颗颗耀眼的珍珠镶嵌在483公里荆江两岸,绘就一幅江汉平原“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统一”的秀美画卷。
汩汩清泉“滋润”百姓心田。盛夏时节,三袁故里,葡萄飘香。7月28日,公安县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举行。国内葡萄产业发展研究专家、公安县内外葡萄种植和销售市场主体负责人、相关县直部门和葡萄产业链乡镇负责人齐聚一堂,针对公安葡萄品种、栽培、技术等产业链内容进行交流探讨,共话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大计。
一粒小葡萄,亿万大产业。从1988年引进种植,经过近35年的发展,公安县葡萄种植面积达11万亩,综合产值突破30亿元。当前,公安县以产业链的思维,推动葡萄产业迭代升级。因地制宜规划5000亩产业核心区,明确“一区三园多基地”的产业布局,先后整合涉农项目资金近3000万元,着力补齐电商中心、农产品展示、加工园区、智能分拣等十大功能短板。围绕整合资源、降低成本两大目标,创建湖北省葡萄产业技术研究院;组建葡萄产业合作联社,形成全链条服务体系;统一形象包装、发放质量检测“ID卡”;创建葡萄贷、葡萄保,实现核心区整村授信和种植保险全覆盖,从种植端到销售端全链条成本降低约5个百分点,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记者:唐华 陈孝伍 编辑:黄伟欣 一审:唐杰 二审:张先凯 三审:江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