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风报道: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三大革命根据地之一,石首调关作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早中期首府,经历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鼎盛时期,走出了9位石首籍开国将军,更长眠了无数革命英烈。由中共荆州市委宣传部、荆州市史志研究中心与荆州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的系列报道《知荆州·爱荆州·兴荆州 身边的红色印记》,今天播出第四集《调关矶头:红潮涌》。
万里长江横亘东流,站在石首调关矶头,浩渺长江波澜壮阔,而在矶头干堤内侧,“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首府遗址”纪念碑熠熠生辉,诉说着在悠悠历史长河中激荡的红色岁月。1929年6月,鄂西特委机关在宜昌遭到破坏,根据中央来信精神,原鄂西特委机关迁到根据地稳固的石首县调关区袁家铺乡。
石首市史志研究中心 张电中:1930年4月,以周逸群为书记的中共鄂西特委机关迁至调关,同时鄂西第一次工农兵贫民代表大会在调关黄陵庙召开,正式成立鄂西苏维埃五县联县政府,联县政府设在调关,并在调关设立了鄂西农民银行、制币厂、鄂西赤色邮务总局、石印局、鄂西旅社、工人俱乐部、中药仓库和商店,创办联县政府机关报《鄂西苏维埃日报》。
1930年11月中旬,湘鄂西特委、湘鄂西苏维埃联县政府机关由监利迁至石首调关。联县政府在调关创办《湘鄂西苏维埃三日报》,向全苏区26个县(区)发行,全面指导苏区的各项建设。至此,调关再次成为湘鄂西苏区的首府。
石首市史志研究中心 张电中:湘鄂西苏区各级政权根据鄂西党的“二大”通过的《关于土地问题决议案》《土地革命法令》等文件的精神,明确提出“土地均分”的口号,没收地主的土地、房屋和财产,没收庙宇、教堂、祠堂等一切带公共性质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激发了他们的革命热情。苏区的工农业生产、贸易、金融、文教卫生等事业均健康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
湘鄂西特委在调关期间,下辖26个县委,有党员2万余名,在风起云涌的革命斗争中,为加强湘鄂西地区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和武装建设,巩固和扩大红色根据地做出了重大贡献,留下了贺龙、周逸群、段德昌、邓中夏、许光达等革命家的足迹,走出了王尚荣、成钧、顿星云、傅传作、廖述云,周长庚,夏耀堂、胥治中、周九银九位石首籍开国将军,更长眠了无数革命英烈。
石首市调关镇党委副书记 李莹臣:2014年,为抢救、保护、挖掘和弘扬湘鄂西革命历史,调关镇在中共石首市委、市人民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长江干堤内侧建设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首府遗址公园。整个工程占地99亩,目前有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首府遗址纪念碑和占地10000平方米的纪念广场,以及历史纪念馆、红色主题纪念公园、“高山流水遇知音"景点和98抗洪纪念设施。
遗址公园建成以来,成为调关镇著名的红色教育基地,先后迎来了全省各地2000多名党员干部参观。近年来,石首市也多次组织力量对全市重要革命遗址进行普查,共普查重要革命遗址173处,确定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处,市(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70处,切实加强对革命遗址的研究、保护、管理和利用。
石首市史志研究中心 张电中:今后,石首将着眼构建“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制定全面、科学、周密的保护和开发建设规划,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赓续红色血脉、践行初心使命,为全力推进“三城三化三翻番”,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精神动力。
(记者:田心怡 胡威虎 编辑:黄伟欣 一审:唐杰 二审:张先凯 三审:江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