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的教书育人观】
编者按: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明前进方向,对教师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值此第39个教师节,光明网特别推出《总书记的教书育人观》系列时政短视频,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教书育人观进行全面、系统梳理,以“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四心从教”“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六要”“大先生”等为关键词,每期一个主题,邀请教育领域5位权威专家,讲故事、举案例,用生动鲜活的表达,深入浅出地进行阐述和解读,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本期由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教授王莉,解读思政教师的“四个相统一”和“六要”。
师风是师德的外在表现,教师素质是师德师风的内核要素。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新时代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四个相统一”,即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明确了师德师风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外在规范。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进一步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出了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要”素质新要求,把新时代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做到“四个相统一”落到了提升“六要”关键素养。
“政治要强”是思政课教师首要的素质要求,是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政治思想基础,其核心要求就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也是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的政治要求。思政课教师是学校意识形态主阵地的守护者、示范者、传播者。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就是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并把这种坚定的政治信仰转化为教育教学的自觉,展现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情怀要深”,是教师重要的职业素养,讲的就是“以情动人”。“情怀要深”,首先要有爱国情怀,就是“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其次要有传道情怀,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投入真情实意,对思政课教育教学有执着追求。三要有仁爱情怀,就是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心中始终装着学生,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追求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
“思维要新”,就是要学会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这是实现教书和育人相统一的方法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曾形象地说:“拿着一个文件在那儿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谁都不爱听,我也不爱听。”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思政课教师陈明青老师,20多年来,探索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教育教学,将马克思主义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田。
“视野要广”,是教师特别是思政课教师能力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政课教育对象广泛、学科综合性等特点,对教师综合素质要求很高的需要。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还要通过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各方面灵活高远的纵横比较,就如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寓政治性要求于真理性力量之中,有助于实现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
“自律要严”,就是发挥榜样的力量,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的内在要求。就是要“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包括善于律心,奠定立德树人之根本;长于律言,牢记思政课程之担当;谨于律行,不忘为人师表之承负。
“人格要正”,是教师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重要前提。习近平总书记讲:“有人格,才有吸引力。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一要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引导学生。二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三要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
实际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师德师风建设的“四个相统一”和“六要”素质新要求,不仅适用于高校思政教师,也适用于各级各类学校及各专业的所有的老师。
作为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广大教师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这个灵魂基础,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提高“六要”素质,坚持“四个相统一”,扎实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请输入验证码